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丝绸之路经济带】再走玉璧古道,体验马帮之路

发布日期:2016-08-18 21:58
    (TLC学术分队 李立言 供稿) 现在提及腾冲,人们首先想起的是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和顺,或者火山热海风景区,然而在古代,腾冲则因其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而成为了商旅之人的聚集区,那时,为贸易为而生的道路才是关注的焦点。
     为切身感受南丝绸之路,学术小分队前往考察玉璧坡古道石板路。它位于腾冲坝子东山玉璧坡上,为古代保山至腾冲官营驿道的主要路段之一。驿道形成于元代,清代嘉庆年间由腾越厅同知伊里布组织过大规模扩修铺设。古道东起芹菜塘西2公里玉璧山顶,向西沿山梁曲折而下,至腾冲坝边玉璧村止,总长约6公里。路面均以石块铺筑,一般宽约2米,路基内侧有人工开凿的排水沟道。至山脚玉璧村后一段加宽至3米以上,并在中间用条石铺设路轴,以利人马通行,规模颇为宏阔。
    怀着期待,分队成员在小雨中乘车前往玉璧古道,待到达后,发现政府保护古道的石碑已经被杂草掩埋,用锄头锄去杂草,队员才在石碑前完成了合影。石碑旁的排水沟道还发挥着她的作用,雨水正在其中潺潺奔流,与它作伴。然而,曾经繁华的古道,却不知已经落寞了多少年。
    等到雨停后,跟着向导,沿着崎岖湿滑的古道,拄着就地拾取的树枝,队员们排成一队向上攀登,陡峭的地方还需要队员之间的拉扶。尽管走路非常小心,还是有一位队员在山路上滑倒。此时队长让没有体力的队员先下山,其余队员继续攀登。在将食物与饮用水进行交接后学术小分队兵分两路。
    待行至半山腰时,一名背着巨大红色背包的外国人从后面超越了队伍,队员们都对这名外国人感到好奇,一位队员追上去用英语表达了想要采访的意愿,发现该外国人并不擅长英语,反而会一点点中文,他拒绝了接受采访的要求,甚至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国籍。但他还是友好地用中文及手势告知我们小心路滑,小心蛇类,山上有眼镜蛇,但是没有老虎。虽然不知道他出于什么目的前来这人迹罕至的山林,但大家交流的氛围还算融洽。这条曾经链接中缅沟通贸易的古道,又一次见证了不同国籍人民间的友谊。希望这能让它在逐渐地没落中感到一丝安慰。
    感谢过外国友人的提醒后,大家提高了警惕。队员们在之后的路途中没有碰到蛇,但攀登过程中一直走在前面的向导曾在远处要求大家停下来,当时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后向导才告知我们他见到了一条一米多长的黑色毒蛇。为了不吓到我们才让我们停下。
    山中的天气变幻莫测,后半段的攀登途中又下起了大雨,大家在一座山神庙中避雨,待雨小了一点便继续前行。之后又碰到几次因小型泥石而倾倒的树木阻拦的道路。多重困难都未能阻拦小分队的脚步。细心地队员还发现了古道上因多次踩踏而形成的马蹄印,以及古道边专门储蓄山泉供商人马匹饮水的地方。古道虽然失去了往昔的繁华,但深深的马蹄印却记录着这一切,向后人诉说这里发生的故事。
     当大家到达山顶后,发现山顶是一个巨大的牧场,与山林中的景色完全不同,水牛在高山湖泊里看雨水击出的涟漪,黄牛在大雨中安静地站立,牧牛的老者静静地坐在雨中,不知是在看牛,还是在看雨,或者是在思考自己的一生。这古道上的石头是无数劳动人民实现生命价值的见证者,而此时,其中的一块儿正在牧牛老者的屁股下,看这山,这雨,这天空。也许它看烦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却没有看倦这自然美景。
    山的南面有许多朝南的坟墓,山的南方正是腾冲县城的方向,先人的英魂正与这古道一起保佑着腾冲的发展。
    山路的攀登实属不易,不难想象古时的商人进行贸易所面临的困难。而行路的困难又反映修路的困难,在平均海拔2000m高原山地用原始工具修出一条官道,还有至今仍能使用配套的排水与饮水设施,其中的艰险可想而知。而愿意冒着如此的艰险去修路,去选古代择备受轻视的商业,又可见当地人民的生存压力之大。在此重压之下,腾冲人民没有选择沦为流寇,而是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并且在外出经商的时候没有迁居他乡,而是把财富用于建设自己的家乡。著名的侨乡——和顺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古腾冲人的这些精神值得尊崇。
    如今腾冲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一站,县城中正在大搞建设,几乎要把所有的道路翻修一遍,而在暴雨天,县城有些地方还是会出现雨水积淹的情况。当新路取代了老路,古人的修路态度却不该被取代 。认真、细致、负责等态度应被继续传承。道路是一座城市血液流动的脉络,应受到高度的重视。身为南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国与印度的纽带,腾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良好的道路状况,正是腾冲在将来发挥其作用的基础保障。
    古丝绸之路让腾冲受益良多,希望腾冲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发展成为祖国西南部的一颗明珠。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