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丝绸之路经济带】游历和顺古城 感受丝路文化

发布日期:2016-08-23 20:54
    (TLC学术分队 黄菀 供稿)8月5日清晨,TLC学术分队来到飘着濛濛细雨的和顺古镇,通过与游客、腾冲当地摊贩与景区工作人员进行路边访谈和自己的亲身游历,深入了解丝路古镇的风土民情和文化底蕴,考察当地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变化,为文创产品的制作提供思路。
    中原江南等地的将士为保卫边疆来到此极边之地,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文化,引进古西南丝绸之路上各国的文化,造就了如今这一座传统汉族文化与异国文化相融合的古镇名城。走进和顺,便被它近水如练、远山如黛的美景感动,不愧为南丝路上的一颗明珠。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曾这样赞赏和顺:“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
    行程的第一站,是体现了和顺佛教与道教融合文化的元龙阁。元龙阁中既供奉道家仙者,也供奉佛教的观音菩萨。阁中的修行者告诉我们:佛教文化由南丝路自印度由缅甸传入云南,在中缅边境处的和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而道教文化也由中原传入和顺,并广为传播;因此,和顺乃至腾冲的宗教文化多是“佛道不分家”的。在我们要出发去往和顺文化摇篮“文昌宫”时,修行者又热心地向我们介绍:不光是佛家道家在和顺得到了和谐的融合,汉代后便作为中国的“官方文化”存在的儒家文化,也因为由中原而来的戍边将士积极地传播,在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佛道儒三家,从古镇的一些建筑与装饰风格上也可看出,不少异域文化也是和顺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顺古镇作为南丝路交通要道上的第一座边城,众多不同文化在这里融合统一,终于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崭新的和顺文化。
    离开文昌宫,我们来到了和顺古镇内部的大马帮纪念馆。通过景区中的介绍与对当地人的谈话,我们得知和顺乡民“走夷方”,即远走他国从商的历史已有400余年。在这一过程中,和顺人渐渐形成了男人必要经商闯荡的传统,与和顺特有的大马帮体系。这一现象的形成,最直接的原因可以说是和顺是南丝路必经之地这一天然优越的地理位置。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和顺人对于拼搏出一个光宗耀祖的未来的憧憬。在马帮博物馆的序言中刻着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道路者,文明之母,财富之脉也。”和顺马帮,合着嗒嗒的马蹄声和清脆的马铃声,在马帮首领“马锅头”的带领下,一步一脚印地翻过高黎贡山,跨过怒江,脚下踏过的便是这条财富与文明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顺人沿着这丝路越走越远,终于以他们的勤劳血汗和聪明才智,在世界各国树起了和顺人的形象,塑造了“马背上驮来的金腾冲”的辉煌。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达,马帮已不复存在的必要,但和古西南丝绸之路相辅相成的马帮文化却不该在历史洪流中渐渐湮没。我们实地采访了几位正在大马帮博物馆参观或参观完毕的游客,其中大多数为外地游客,仅有一名本地游客。大部分游客均为初次听说马帮文化,并在参观过博物馆后仍未了解,并没有留下深刻印象,相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更加看重自然风光。而本地游客对故乡的马帮文化的了解也不如我们预期中深刻。我们还询问了一名博物馆工作人员有关马帮的问题,令人遗憾的是她的解答态度并不耐心。透过这些现象看本质,对文化的忽视问题与和顺古镇的旅游开发过于偏向商业化有很大关系。这也从侧面表现出创造一个好的文创产品,以引起更多人对历史文化的兴趣的重要性。
    六百年间历经多少沧桑巨变,历史的契机与和顺人的智慧使和顺古镇得以保存。然而尽管建筑与文物尚在,守护和顺独特又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的任务却依旧艰巨。希望通过我们这次的努力,为和顺文化的留存献上一丝绵薄之力。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