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丝绸之路经济带】旧砖新墙,古城今航

发布日期:2016-08-08 15:28
   (TLC策宣分队马楼 供稿)2016年8月3日,我们来到了宁波城市文化的窗口——宁波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解了宁波博物馆,并采访了馆内工作人员,相较国美象山校区建筑群,宁波博物馆带给我们更多对于建筑的文化承载、地域特色、本土意识、文化体制方面的思考。
    博物馆采用了宁波旧城改造所拆下的砖瓦,十分契合博物馆记载历史记忆的职能定位,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此外,竹子、钢筋混凝土也大量用于骨架构造。河水从入馆通道蜿蜒流过,取江南水乡“依河筑屋,依水成街”之意;南方常见的天井也出现在馆中,内植修竹,调节了博物馆黑灰主打的色调。俯视博物馆,是一艘即将出港的轮船,代表宁波历史悠久的港口经济。常见的中国民居元素应用背后,是一种乡土情怀,博物馆从宁波这片土地中生长出来,自然带着大地母亲烙印,“乡土主义风格”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展现。 
    不规则的立面和窗户赋予这栋建筑物别样的气质,但在周围高大的建筑群中,宁波博物馆并不突兀,根本原因在于,博物馆的设计完美地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如何完成内敛沉稳的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设计语言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达成风格的统一协调?宁波博物馆给了我们启示:传统守望未来,现代包容过往,就是城市中最和谐的风景,而一刀切式的楼宇,往往缺少温度,让人怀疑一座城市的真实与完整。
    建筑是城市的名片,城市是国家的名片,定位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建筑的地位不可忽视。当下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用现代建筑材料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呢?这不仅仅是表面“做旧”可以达到的效果,还需要在材质上突破,依赖科技创新,发挥现代建筑材料轻质、高强、节能、高性能的优点,来保证设计理念的可行性。同时,更好地运用具有中国气息的建筑材料,完成传统建材与新建材之间的碰撞。 
    通过采访馆内工作人员,我们了解到博物馆的设计是比较人性化的,总体上符合博物馆的实际需求,但是悬空电梯在营造漂移的空间感的同时存在安全隐患;而为了方便货物运输建在中部位置的库藏室,由于通风不畅而对藏品的保存不利。可见,设计初衷很可能在实际使用中被排斥,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设计者拥有跨界整合知识的能力,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寻求中和方案,而设计感与实用性的权衡问题仍不可忽视,地段、消费定位、自然环境、安全性等等因素都限制着建筑物的外观与内在,设计者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也需要脚踏实地的考量,低下头俯下身,听听大众的诉求,不啻为理性的做法。
    在宁波博物馆的建造中,政府力排众议,支持设计师使用旧砖瓦,颇受诟病的“新城旧馆”,在今天成功地成为服务宁波市民的地标性文化建筑。这其中,可以看到政府在文化职能方面的转变,现有文化体制中的政府或地产商作为“甲方”,往往扮演压制建筑师灵感和创意的一方,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文化体制也会随之翻牌,越来越多的创意将会涌现并得以实践。
    对中国建筑的未来的更多期待,不仅仅寄托在设计者的身上,也在于文化体制的改革、社会意识的觉醒,以及更多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双手。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