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丝绸之路经济带】7月9日日志之田子坊印象

发布日期:2016-07-10 15:48
   (风从海上来小组 张易人 供稿)在我们实践小组目前去过的所有实践地点中,要让我挑最喜欢也最愿意再去一次的,我一定会说:田子坊。田子坊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她繁华热闹,每一条街巷都热情地欢迎着每一位游客;她又如此温柔,沉淀着多年的时光等你慢慢来寻。一期一会,用所有的时间来遇见一个人。
   1998年12月28日,一路发文化发展公司首先进驻泰康路揭开了泰康路上海艺术街的序幕,不久又有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尔冬强工作室每月一次的歌剧演唱会高朋满座。坐落在泰康路220弄的乐天陶社艺展吸引国际陶艺家前来参展,交流,在世界的陶艺界享誉盛名。上海自在工艺品公司的缕青竹刻在沪上的竹刻中独树一帜,畅销港台。
   “田子坊”其名其实是画家黄永玉几年前给这旧弄堂起的雅号。据史载,“田子方”是中国古代的画家,取其谐音,用意自不言而喻。使得曾经的街道小厂,巷子废弃的仓库,石库门里弄的平常人家,抹上了“苏荷”(SOHO)的色彩、多了艺术气息熏染。
    说来上海就一定会来田子坊,以为是一条名字好听的小巷,走进才发现,里面有很多个分支,像一个又一个的田字,如其名。由于高温环境而产生在心里的烦躁感也一扫而空。漫步于老弄堂里,观赏着屋顶上细细排列的红瓦、山墙上的裂纹和绿苔,充满了老上海的味道。进入田子坊的小弄堂,就像是进入了一个民俗与时尚碰撞而又有着文艺气息的小世界。里面有很多的小店,手工艺品,明信片,咖啡店,琳琅满目,芬芳四溢,店前都有几个小盆摘,或是藤蔓已攀上了墙壁,清新的气息扑鼻而来。穿梭在店铺与弄堂之间,我们还遇到了许多前来游玩的外国游客,多是三两结队,在听说我们是课外实践时,他们都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采访,他们说喜欢中国,觉得上海比北京更繁华,可能是因为近代史的一系列史实使得上海更早地对外开放,沾染了来自外国的商业和文化气息,让他们觉得更亲切的同时也让上海的发展有了独特的历史依托。
   田子坊最大的特色就是,它依然有很多居民在这里生活。这里有许多二层的小楼,一楼是那些精致优雅的小店,二楼竟然是晾晒着老阿姨的白衬衣的民居。这里居然还在使用的80年代标志装修的绿色信箱,在这种环境下,有一种出人意料的艺术美感。在这里,你尽可以听小众酒吧外坐着的外国友人们说着不同国家的语言,旁边偶尔夹杂着当地居民的地道上海话,看一个街头艺术家,看着他们手中的画笔不断演绎着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嗅一阵风经过上海女人脂粉气混合着糕点的香甜。
   今天是我们在上海的第六天,田子坊给记忆中的上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几天的实践让我们对上海有了更加全面立体的认识,对“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也有了更加具象的体验。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