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丝绸之路经济带】亲临六百年老庙,体验中西方文化

发布日期:2016-07-09 16:33
    (风从海上来小组 顾泽昊、刘育奇供稿)7月8日,风从海上来小组一行人来到了上海著名的城隍庙。有云:“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这句话放在现在看虽然略显夸张,但仍然能展现出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一般意义上的上海城隍庙是指黄浦区的老城隍庙,在旅游景点中都称为“豫园”,即原上海县城隍庙。上海城隍庙真正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上海知县张守约将方浜路上的金山神庙改建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城隍庙雏形。由于上海城隍庙内供奉的上海城隍神在上海地区的特殊地位,在近六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城隍庙道观的建设和发展都得到了上海地区百姓的热心支持。
    到达城隍庙,我们就在人山人海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只属于城隍庙的魅力。跟随人流进入城隍庙的街巷中,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商铺仿佛在一瞬间涌进了我们的视线。各种上海当地特产以及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与来自西方的产品相交汇。“汤清不腻,稠而不油、味道鲜美”的蟹黄汤包和充满了浪漫与浓情蜜意的哈根达斯交相辉映,神态各异充满了乡土情怀的皮影戏和奇妙有趣的魔术同台竞技,黄种人与白种人相谈甚欢。中西方文化的融汇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也正印证了上海无所不在的包容特质。
    我们路过一个小角落时突然听到了阵阵喝彩。转头一看,原来是有人在表演西洋镜。旧时上海的弄堂口,经常有放西洋镜人的身影。小孩们围着一个大箱子,箱子的一边有几个小洞,供眼睛凑上去看。花二分钱,或用喝剩的药水瓶替钱,就可以看十个之内的图片了。西洋镜比电影更早流入中国,而里边又都是些外国的风俗人情,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令人心折。新奇有趣却又代表了上海旧时光的表演吸引了我们,让我们停下了脚步驻足于此。待表演结束,我们发现与我们同样被西洋镜吸引的还有一位年长的外国女士。她十分友善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与我们聊了许多对于中国文化的看法和属于她的中国印象。她告诉我们,在她所去过的中国城市中,北京历史悠久,上海经济发达,每个城市都各有特点,超乎她的想像,中国文化的多元和谐与兼容并包让她印象深刻。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是,在我们问道她是否了解中国最新的一带一路政策时,她虽然不知道,但也表示想要了解,并同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外,她还表达了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期待。采访结束后我们才得知,她是一位老师。老师对待学生的耐心与爱,或许就是不同的文化差异中相同的特质之一吧。
    城隍庙之旅让我们收获颇丰。我们从中看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从采访中我们能很轻易的感受到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式的,她不明白时便会直截了当地提出来,而东方人的思维是螺旋式的,我们在采访时提问会更加委婉迂回。从城隍庙中各式各样的店铺文化中,我们触碰到了更注重传承的东方文化,各种传统手工艺技术的百年老店传沿至今,面塑人儿的一颦一笑带着旧日的人文情怀穿过时光绽开。相较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西方则更注重创新,展现着最先进的仪器,最完善的技术,最激烈的头脑碰撞。中西方文化差异显著从来都不是秘密,文化的差异让我们彼此的距离拉大,也让我们在交流和沟通中充满了重重障碍。不过这并不能阻碍人与人之间互相主动的好奇与探索,而正是因为差异,才让我们同外国友人之间的交谈变成我们文化交流的桥梁,从中国的老店与西方新店的交汇中收获不同却让人一样期待的喜悦与欣喜。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