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着力民心相通,塑造中国形象 |今日赏花城,书香伴华灯

发布日期:2018-08-01 17:13

粤倾粤掂    黄文韬供稿

        2018年7月31日一早,“粤倾粤掂”小组全员前往广州图书馆收集资料。广州图书馆位于花城广场,面向广州塔,与周边的广州博物馆和广州大剧院共同构成了广州文化的窗口。昨日初至广州,我们感受到的是广州的繁华与经济的发达:商业区内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玻璃幕墙高耸入云,在烈阳之下闪耀着强光,街边绿化郁郁葱葱,窗映绿树,树荫行道,道上人流,来往不息,尽显昼的繁华;暮归沿江观赏,江中彩船,两岸人潮,一江两岸,华灯千里,彰显夜的喧嚣。一条珠江水,横贯广州城,穿过了老城新区,白云过荔湾,海珠落天河,广州的十一个区,便在这条江水的滋养下蓬勃发展。羊城之貌,花城之姿,初见时确实令人惊叹。然而今天更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广州对知识文化的重视,图书馆坐落在金融最繁华的区域,设备先进,环境舒适,馆藏丰富,现代感极强,给市民提供了一个阅读学习的绝佳去处。馆内几乎座无虚席,借阅者、浏览者、学习者,享受着优越条件带来的便利。图书馆还专门有一层文化专区,用古色古香的书柜收藏着与广州文化有关的书籍、广州当地家族的族谱等等,足见广州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我们顺利找到了与我们实践主题“粤语的传承与发展”相关的资料,了解到粤语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国”,在古代“越”与“粤”是通假字,直至明清时才有了区别,前者多用于江浙吴语地区,后者多用于岭南两广,所以粤语在广义上应指“岭南语”。如今粤语主要流通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区,俗称有“广府话”、“广东话”、“白话”等。在广州当地,粤语的使用很普遍,越秀、荔湾、白云、黄埔、海珠、天河、番禺等辖区内均有较多使用者。结合我们昨日对大学生问卷的初步分析结果,以粤语为母语的大学生有四成左右,但表示自己能够听懂粤语并使用粤语的大学生却超过五成,说明粤语在当地仍一定影响力,能吸引之前并不掌握粤语的人进行学习。同时很多人也表示粤语俗语与惯用语较多,很难掌握。这些资料的收集丰富了我们对粤语的认知,对我们之后的调研很有帮助。
       要了解粤语的现状,不但要对国人进行调查,也要了解旅居此地的外国人的情况。今天下午,我们在小北地铁站附近的外国人聚集区对多位外国人士进行了采访。主要场所是麦当劳和地铁站,因为用餐和等车时人们比较悠闲,所以更容易采访成功。但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有些受访的外国人并不能熟练使用英语,我们也只好放弃对他们的采访。成功受访的几位外国人中,并没有人会使用粤语,其中一人认为粤语的使用局限在广东省内,在中国其他地区用处并不大。能了解到不同国家的人对粤语的看法,有利于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让我们最终的调查结果更为全面。
       南方的夏天昼长夜短,随着夕阳向这座大都市投下余晖,我们一天繁忙的行程也宣告结束。珠江水上波光粼粼,金融大厦和广州塔的灯光渐次亮起,街道享受了下班高峰后的短暂舒缓,又迎来了逐渐增多的车队和人群。城市的脉搏一张一弛,昼夜的更迭已经完成,接下来的是一夜灯火的缤纷琉璃与下一个清晨的忙忙碌碌。粤语之行,我们明天继续。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