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寻迹丝路|关注“三农”问题,促进乡村振兴——融水杉木与芦笙文化

发布日期:2018-07-30 21:41
团队名称:全村的希望
全村的希望朱雨晴供稿
时间:7月29日
我们社会实践小组第二天去到了融水的文化风情街,这条街有众多文化展示中心以及刺绣、乐器、茶艺等融水当地特色产品小店。
首先,我们去到了融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融水县中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杉画创始人何叶向我们介绍了融水传统的杉木(sha)技艺。杉木具有环保,防虫,防霉,吸墨好等特点,广西融水传统的杉木技艺,包含了杉木烫,染,烙字画,杉木软化,在杉木上印刷,油画,工笔,水彩,杉木薄片制扇,制画册,折页刺绣等。何叶先生的介绍以及馆内产品、资料的介绍使我们了解到杉木制作到线上和线下的售卖充分说明苗族传统技艺不止用讲故事,口传来传承那么简单,而是用有形化,产品化,商品化,品牌化,产业化来传承。杉木书画产业证明优秀的民族技艺是需要传承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作用
    紧接着我们小队来到芦笙制作传承展示馆,馆里的负责人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起苗家的芦笙。芦笙是苗族文化的象征,是苗家不可或缺之物。但由于芦笙制作技艺历来都由师傅亲手传授,无文字资料留存,且技艺考究,导致了芦笙制作技艺传承比较困难。不仅芦笙,许多非物质文化如民间舞蹈、戏曲音乐等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2006年以来,融水县上下配合,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并进行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排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家族传承封闭式的传承模式正被逐渐打破,打开了面向社会广开传承的大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向纵深阶段不断迈进的新时代,数字化保护是最先进的手段,也是实践抢救性保护的主要方式。融水县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全县进行田野调查、资料收集,并积极开展数据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是融水县大胆探索的途径之一。中小学师生把苗族芦笙舞融进课间,丰富学生课间生活的同时,也进行了芦笙文化传承的工作。
如今,一年一度的中国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已连续举办了14届,每次都会有新的队伍参加并传承着苗族古老的芦笙文化。每年活动当天,来自20个乡镇近30支芦笙队伍一千余芦笙队员上台竞技秀彩,精湛的芦笙表演技艺赢得满堂喝彩。芦笙是苗族人民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纽带,是苗族人民奋进向上的精神支柱。它引领着苗家儿女不惧困难,艰苦奋斗,开创自己的美好未来。
这些展馆和小店的参观,使我们对苗族文化有了更为深入、广泛的理解和认识。对于这些极具民族风情的传统文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是其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融水县的努力也使其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今天小组实践收益匪浅,融水县的探索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希望接下来几天的实践我们能够对融水有更好的了解。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