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寻迹丝路|关注“三农”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初探融水苗锦贸易现状

发布日期:2018-07-29 20:05
全村的希望   韦国忠、邓立坤供稿


       实践的第一天,我们一路向北,穿过重重隧道,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大巴,来到了融水县。当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以苗族为主。虽然融水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融水人民却从未放弃对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奋斗,积极探索传承苗家技术与工艺,一方面利用独有的苗工艺实现了生活的富足,另一方面许多苗族特有的技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营造了浓厚的苗文化氛围。
       苗族文化,神秘独特且充满魅力,尤以苗绣体现得最为明显。苗绣是苗族一种传统的刺绣工艺,有平绣、雕绣、套绣、锁绣等20多种针法和技法,拥有5000年多年的历史,传承从未间断,因为这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开化府志》、《广南府志》、《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之句。如今苗族妇女用针与线将苗家的传统智慧融入现代生活,积极开发苗绣新产品,将上古文明的魅力向世人展示。此外,2006年5月20日,苗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国家认可。
 
       我们首先来到融水苗锦文化中心。我们进门时,一位老奶奶正在刺绣。看到我们,她停下手中的活儿,热情地招呼我们。店里有许多苗族独特的手工艺品,如刺绣、银饰等。为了穿戴方便和便于推广,现代苗家姑娘在制作银饰时将部分银饰镂空,减轻重量,降低成本,更利于都市生活使用。银饰精致鲜亮,极细的银丝手工盘成花簇点缀在饰品之上,而刺绣的展品,用色艳丽又不失庄重,吸引着大家的眼球。老奶奶的工作桌上摆放着一本美观的笔记本,让我们惊奇的是,笔记本的封面是苗家的手艺,朴素却又厚重。在与老奶奶的交谈中我们得知苗绣正在加大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力度,苗绣封面的笔记本就是一个例子。随后,有关负责人向我们解释道,大部分的产品都已经往外销售,但也不乏有游客专门到当地购买苗锦产品。苗绣的网络销售渠道也逐渐开通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文化中心的展板以及与负责人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苗锦文化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并且与扶贫相结合,帮助培训当地留守妇女成为绣娘,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民族传承与当地扶贫相结合的做法十分值得借鉴与推广。
        随后我们参观的是融水民族体育公园。作为柳州六县区功能最齐全,综合性最强的融水民族体育公园是民族传统和体育休闲娱乐设施的综合体,包含了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游泳馆等。民族体育场与众多城市体育场不同的是,该体育公园包含了高脚马,投绣球,板鞋竞速,射弩,拉鼓,芦笙踩堂,抢花炮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结合时代发展加以改进,蕴含了民族习俗与历史文化底蕴,饶有兴味。公园的壁画勾勒出运动员灵动的姿态与苗族人民真实的生活场景,展现其热爱生活,自立勤劳的精神。
       融水县在历史的长河中,拥有深厚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底蕴。该公园的建设,是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文化弘扬的有机结合,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对促进民族旅游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升了民族旅游品牌价值,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是政府促进民族团结,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明智决策,充分利用了融水的旅游文化资源的体现。
       现在窗外是阵阵芦笙和着山歌,融水人民在结束一天的辛勤劳作后享受属于他们的娱乐时光,山歌沉稳而有力,正如融水人民不疾不徐,乘理想之 马,挥鞭起程,走向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