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聚焦文化符号,宣传中国形象——钓鱼城之行

发布日期:2017-08-24 00:04

思君下渝州之六

(思君下渝州 陈玉洁、蔡欣莉供稿)

《悼忠魂》诗云:

浪涌江流山外色,雄关故垒最伤情。

  天鞭若未挞中土,忠胆岂宁守钓城。

  血沃草木嘶铁马,炮翻金甲折冠缨。

  翠微踏遍寻遗迹,断碣残碑漶不明。

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时的古战场,炮火硝烟,铁骑金甲,血染飞沙。而我们今天我们亲临钓鱼城,试图通过那断碣残碑感受历史的气息。

钓鱼城,修筑于钓鱼山上,处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之口,其地三面据江,危崖拔地,集“战,古,奇,险,雄,幽”为一体,自古为巴渝要津。据讲解员介绍,此山之名源于一个传说,古时山上有一块平整的巨石,有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中之鱼,以此解决一方百姓的饥荒,故为“钓鱼山”。

沿着山路向上攀登,可以感受到它的峭崖拔地。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古校场,校场插着军旗,周围是树木郁郁葱葱环绕生长,隔着几百年的时空,依然可以感受到战争的肃杀气氛。

顺着青石板,我们继续前行。道路两旁也都是树木竹林,行走于其中,阳光也被削弱了积分灼热之气,不时传来的蝉鸣蛙声更添了几分宁静。我们来到了钓鱼台,站在这里往下看,是陡峭的崖壁,而面前的壮丽山河更是让人心旷神怡。长江滚滚向东流去,上面浮着一叶扁舟,此情此景,让人心中不免生出几分豪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而步行至飞檐洞,又是豪情中生出一分险意。这个洞并非天然形成,而是古时在铸造外城墙时所用的巨石与之前的巨石碰撞叠加形成一条极窄的空间,而中间窄窄的空隙,恰能容一人将将通过。这个洞虽然小,但是确有极强的军事价值,极其的隐蔽,在战斗中有很高的机动性,能够进攻,又能在回防时起很大的作用。

从飞檐洞出来,我们在外城墙上停留了许久,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景,了解了一些关于钓鱼城之战的故事,更觉得惊心动魄。这场战役在现代人看来都尤为的惨烈与震撼,更遑论当时的战士们,以血肉之躯撕碎了这群虎狼豺豹的攻势,让上帝都折鞭此处,着实是需要相当的智慧与勇气。

或许钓鱼城能值得我们去探究去发现的还有很多很多,而这一切都不会随着时间消散在记忆里。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