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挖掘特色商品,探索丝路新贸|开县见闻录:人、环境和传承

发布日期:2017-08-17 14:45
(嗖嗖嗖暑假分队 吴佩璐供稿)没有铁路,深藏山中。两百多公里的穿梭前行,大雨和天晴交织的天气,在来到这里之前,我们甚至还打了退堂鼓。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小江支流回水末端,依山傍水。雨后的远山烟雾缭绕,与雕梁画栋的开县拦河水坝交相辉映,使质朴的开县别添一番古意。重庆之行,竟惟此一程,最为难忘。
有人说,愈是山清水秀的地方,民风愈是淳朴,人们愈是好客。从前我们喜欢在城市里穿行,习惯了每日与无数的陌生人擦肩,而他们年轻或者衰老的面庞上大多不带一丝表情。防备、距离,还有沉湎于自身的絮絮琐事无法自拔的烦躁,这些东西我们都没有在朱宏顺和那些老手工艺人的脸上看见。开县,起初于我们是异乡一片,并不熟悉,但在我们临走时,这片土地与我们竟然好像建立起了某些非同一般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我曾来过”般的无所谓,而是“虽然暂别但终有一日再见”的绻绻嘤咛。
这种宾至如归的快意,开始于一桌别具特色的开县美味。养生菌汤、开县凉面、开县凉粉、山胡椒炒土豆……开县的山胡椒,那是开县人民的必不可少的美味调料,咸香入口,回味中竟有些许姜汤之甘美,亲切暖胃。开县凉面更是令人赞不绝口,凉而不腻,辣中带甜,这特色凉面遍布开县大街小巷,老少皆宜。鲜嫩肥美的鱼肉、醇厚滋补的山菌汤、晶莹剔透的凉粉……这些菜式激活了我们的味蕾,更拉进了我们同开县的距离。陪同我们参观游览开县的,是重庆竹香竹制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朱宏顺。初次见面,朱宏顺便以如此丰盛的菜式招待我们,倒令我们有些许不好意思了。
饭后,朱宏顺开车带我们走访各位竹艺师傅,使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家庭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工匠们没有统一的上班地点,不必去大工厂里朝九晚五的上班,而是在自己家中做工,时间与进度都由自己掌控。朱宏顺说,以前也施行过工厂化的生产方式,但是效果不好。而如今这样的生产劳作方式,既能减去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提高效率,又能使工人们便于顾家、照顾幼子。
见我们来,热情友好的工人们个个笑容满面,搬板凳、切西瓜,他们甚至不会说什么客套话,只一个劲儿点头,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欢迎。果真如朱宏顺所说,开县人大多善良淳朴,与人为善,乐于结交。行程中,我们拜访了一位手艺精湛的哑师傅,经他之手编织的竹篮竹席堪称精品,丝毫看不出边角处衔接的接缝。他的父亲曾是开县许多老匠人的师傅,据说当年极有声望,哑师傅的家中还存放着一个他父亲做的竹篮,已有四十年的历史,依旧完好如初,只是颜色已由浅入红,色泽像红木家具那般厚重,别有一番古意。可就是这样好的手艺,却也渐渐无人问津。师傅简陋的后屋里堆放着小山般高的滞销的竹篮,看到这些,我们的心情也沉重下来。
说起下一辈不愿继承祖辈传下来的制竹手艺,而竹编技艺也很快就将因此失传,老匠人们神情失落,无不叹惋;但当他们提及今年有三个开县孩子考入清华北大的时候,作为长辈他们又满脸自豪。他们的内心也是矛盾的吧——既想传下这精致无双的文化遗产,又希望孩子们可以好好学习另谋职业,摆脱贫穷。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愿望?传统与现代真的可以融合吗?质朴与富饶真的可以兼顾吗?要怎样才能帮到给予我们无限温暖的开县?
开县是一处绝美之所。这里的人们淳朴开朗,这里的山水清秀迤逦。然而现代化的浪潮还是席卷了封闭的村镇。这当然是一件积极的事情,但是当我们看到传统的手工艺渐渐式微,对于传承的心心所念又在所有人的心头萦绕不去。我们决心用我们有限的知识,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有助于产业发展和技艺传承的建议。我们不奢望努力必不唐捐,只希望在开县的名山丽水中,尚留有采竹人悠扬的山歌。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