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挖掘特色商品,探索丝路新贸|“我想把开县的竹编和蒸笼送往全世界”——专访重庆竹香竹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宏顺

发布日期:2017-08-11 23:51
(嗖嗖嗖暑假分队 陈文秀供稿)上午八点从重庆出发,中午近十二点的时候到达开县,一路上的奔波让实践小组的一行人疲惫不堪。冷漠,拒绝,艰难,这是前两日我们走访零售小店不断面对的几个关键词;非集群化的产业模式,居高不下的人工成本,未得到合理利用的竹资源,这是压在我们心头的三块大石头。在没有见到朱宏顺之前,我们以为重庆地区的竹制品生意像是没有转圜余地的急流行舟,内心的沉默和身体的疲劳让整个实践团队忐忑不安。
       朱宏顺,重庆市开州区人,重庆竹香竹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改称“开州区”之前,这里一直被称为开县,因而时至今日,朱宏顺的口中所称的都是“我们开县”。朱宏顺来自传承竹编手工艺的家庭,他的父亲曾跟随当地有名的老竹编师傅学习编织竹席的技巧,他小时候在家中也因而常常被父亲逼迫帮忙参与一些竹编的编织工作。“小时候特别不想在家里面待着,因为我父亲老是叫我去帮工,小孩子怎么会喜欢这些嘛。”在前往老手工艺人家中的路上,朱宏顺无比感慨地对我们说,“我之前在四川广元上班,做的东西跟竹子一点关系也没有。你看到现在我的手机号都还是四川的,没换过。”朱宏顺说,想到做这一行还是十年前的事情。开县的竹编技艺是瑰宝,在塑料和铁的东西没有普及之前,家家户户用的都是竹编的箩筐和背篓。“我虽然没办法让这些技艺流传下去,但是总要想一点办法,让人家知道,我们开县还有这样好的东西在。”
       重庆竹香竹制品有限公司并没有集中的生产厂房,公司的注册地址就是朱宏顺的家庭住址。朱宏顺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也没有雇佣人充当管理层。他一个人就是全公司的管理机构,一辆车,一个公章,一大堆淘宝订单和长期线下合作的订单,这就是他日常工作的全部用品。严格来说,朱宏顺的公司更像是一个联结调度中心,他是一条纽带,联结了客户和每一个小小的家庭手工作坊。哪些人能够做什么,他的心里一清二楚。接单,将任务分配,然后收购货物集中发出去,朱宏顺用一辆汽车把开县下属的无数散布的村镇手艺人和现代化的物流业联系起来。“有些人技艺好,能编复杂的花纹,有的人技术糙一点,就让他们去做蒸笼的外沿,那个是力气活。”朱宏顺就像是一个大管家,管理着几乎整个开县的竹制品连结外部的商贸系统。
       “我们有欧美和香港的订单。”朱宏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虽然不多,但是既然有,也算是一个成就。”不依赖重庆本地市场、目光长远、注重建立和酒店早餐店的长期合作关系,这是朱宏顺总结他能做到如今这一步的原因。“我们开县的东西是真的好,但是很多人的目光都不长远,很多会做竹编的人都跑出去打工了。”朱宏顺提及在开县,还有一家公司也在经营竹制品生意,做的是竹席。但是,那家工厂是靠着国家对手工艺行当的补贴才勉强生存下来。“我们其实也可以申请补贴。但是我们既然靠自己的力量可以保持盈利,那就没必要花国家的钱。”他强调说,江浙那边做竹席竹篮有优势,这是不同地区生长竹子的品种不同所决定的,江浙的竹子性软一点,适合做细致的竹编。而重庆开县地区的楠竹性硬,韧性高,就非常适合做蒸笼一类的竹制品。“这叫做‘错位竞争’,哈哈。”朱宏顺笑着说道。
       时间回到实践小组一行人到达开县的时候,朱宏顺刚刚将几个订单送出发货,接到我们的电话就驱车前来接我们。见我们还没有吃午饭,他二话不说就带我们去了一家餐厅,热情地介绍开县本地有名的菜色给我们。一整个下午,从一点钟到五点半,朱宏顺驱车带我们去了一个又一个制作竹编和蒸笼的老师傅家中,行程超过四十公里。末了见我们对开县的拦河水坝颇为感兴趣,还主动带我们去看美丽的湖景。“我们开县人啊,很喜欢交朋友。开县人都很热情!”与前几日在重庆市区采访时处处碰壁的窘境的对比下,朱宏顺宛如接待老朋友到访般的热情既让我们受宠若惊,也令我们心生感动。
       “我就想着一步步来,把我们开县的东西推广出去。”朱宏顺很有信心地说,“我想把开县的竹编和蒸笼送往全世界。我们正在做这些。”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