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挖掘特色商品,探索丝路新贸|一项事业,一种情怀

发布日期:2017-08-03 23:05
                                                                                                                     一项事业,一种情怀
 
      (一条路走到“黑”小组  王芳供稿) 解永亮,赫哲族,黑龙江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国家民族画院特聘画家。自幼随姥姥(赫哲族传统鱼皮技艺艺人)学习鱼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创办哲艺堂,潜心钻研民族鱼皮技艺。
  与想象中完全不同,哲艺堂并不是一个挂着名号的街头企业,而更像是隐于林间的艺术木屋,位于赫哲族聚居的敖其村,有着鱼皮式的墙面装饰,大体积的鱼体雕塑,民族韵味十足。作为哲艺堂公司的创始人,我们见到的解先生是不饰西装革履的企业家,更是谦逊随和的传承艺人,艺术家,英俊帅气,年轻有为。
  对解先生来说,鱼皮工艺制作是一种事业,更是一种情怀。“现在从事鱼皮工艺传承的赫哲族人十分稀少,就我所知,大概有4个人。”解先生如是说。显然,这种艺术传承正陷入危机,尽管政府等社会力量在大力地支持,但是很多人只停留在喜欢的阶段,真正把它当作一种事业做大做强的人屈指可数。鱼皮工艺制作要经过很多道工序,从鱼皮的购买,熟制,染色,到最后的缝制、加工,每一项都要用尽心思,小心细致。鱼皮工艺产品主要有小件生活用品,装饰品,以及大件的裱装作品(从生活场景描述到文艺画作不一而等)。解先生的作品大多是裱装作品,精美别致,十分震撼。他把传统技艺作为一种艺术来传承,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让传统的技艺艺术化,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元素”。
  当被问到鱼皮制品生活化,商业化是否更易于扩大民族文化影响力时,解先生的话打破了我们的预设。“尽管鱼皮工艺是一种技艺,但这其中是更多的是民族文化生活的一种印记”,解先生说到,“如果将这种技艺工业化,革制化,那它就像其他皮草制品一样,就不再是文化财富,没有生机,没有特色”,同时,他也讲到,“当然,制作一些小件生活用品也是不错的想法,我也做一些,但是很少”。说到政府的支持时,解先生说:“我们能得到的更多的是展示跟宣传的平台,不管政府怎样支持,最终还是得看你能否将它做好,只有你把它做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更多人关注,这才是一种实力宣传。”
  解先生致力于把传统工艺艺术化,努力使鱼皮工艺制品成为鱼皮艺术品,使赫哲族和传统鱼皮工艺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被外界慢慢熟知。然而,在与解先生交谈之后,我们竟有些小小的失落,不禁怀疑鱼皮工艺制品商业化是否正确,又能否成功。希望接下来的调研能够解决这些疑惑,给我们更多信心。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