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专题 > 内容列表

【京津冀一体化】“嘀嘀打车”使用记(四)

发布日期:2014-08-03 23:03

“滴滴打车”使用记(四)

                                                                 ——滴滴混合队

  撰稿人:陈思烨  杜亚婷

    8月2日下午四点左右,我和小伙伴来到位于中关村的新中关购物中心,开始今天的实践活动。新中关购物中心附近还有多家综合商场,是年轻人休闲娱乐经常光顾的地区之一,因此客流量较多,打车需求较高。我们的目的地是四号线地铁北宫门站,是游客前往颐和园或香山的终点站及中转站,每逢节假日或寒暑假客流量都很大,也是较为难打到车的地区。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考验打车软件、对比使用打车软件与招手拦车的区别的好机会。

在实地观察了商场附近的拦车情况之后,我们发现这一带的打车情况确实比较严峻,经常出现出租车供不应求的状况。随后我们使用“滴滴打车”软件叫车,不久之后便叫到一辆。在切身体验后我们发现,“滴滴打车”软件确实具有操作简便、节省时间等诸多优点,在线支付的便利性及现金折扣的吸引也很容易让人们对打车软件产生兴趣。

在出租车上,我们也与出租车司机攀谈起来。司机师傅说,“滴滴打车”这个软件确实有不少好处,让他的工作得到很多便利。因为有时候出租车会有自己的行车方向和时间,但是乘客们往往只顾着自己的目标而忽略这点,若处理得不好,还会招来投诉。用了这个软件后,有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拉客。而且在客流量比较少的时候也可以及时知道哪里有乘车需求,省下了不少在路上“碰运气”的时间。不过软件也存在一些弊端。司机师傅提到自己已经49岁了,对于他这个年龄来说,利用网络联系服务本身就存在难度,因此刚开始用这个软件的时候很不习惯。而且使用手机软件也需要有合适的网络环境,比如网速的快慢、流量的多少都影响到他对这个软件的利用效果。有时候网速太慢、操作动作也慢的话,顾客就可能被别人“抢”走了,或者有时候流量没了的时候,就干脆不开软件了。另外,即使接到了单,也存在一些乘客“爽约”的情况。一路上司机师傅热情地跟我们聊了很多。

从这次实践可以得出的一些结论,基本可以从两大角度,并分为正反两面看。首先从乘客的角度来看,打车软件能够减少盲目等车“碰运气”,并且还能得到一些价格上的优惠,但是使用手机软件本身就存在使用者范围的有限性,一些年龄大的乘客就被排除在外,并且交易平台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随着返还金额的减少和新鲜度的降低,使用者将会越来越少。从出租车司机的角度看,这个软件减小了出租车的空载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得到一定数额的补贴;但是另一方面,补贴金额的逐渐减少,软件本身的不完善,使用软件时的不方便因素,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出租车放弃对这一软件的使用。

因此,“滴滴打车”软件若想得到更长远的发展,需要在软件相关技术本身、相关政策制度、对外宣传力度等多方面的完善。我们期待“滴滴打车”的进一步跨越。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