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专题 > 内容列表

【和谐城市,共建北京】探寻北京地铁合理票价

发布日期:2013-07-19 20:29
    (北京遇上地下铁实践队 供稿)本以为该是霪雨霏霏的天气,却恰好在出门的一刻前初霁。让不愿在地铁里耗上一天、沾惹一身湿冷的自己也因这好天气变得好动起来,队长最是高兴,带着早已经准备好的问卷材料、笔还有送给答卷者的小礼品一路雀跃,领着一行四人,好不热闹。
    出于仔细观察、大胆发现的实践要求,在经过安检时我认真地看了看:嗯,所有人都自觉地把手中的大包小包放进了安检传送带,安检人员也没有疏于职守,戴着手套在一旁候着、守着,遇到大件行李甚至主动上前搭了把手,这样的场景虽然只扫了几眼但也让人安心不少,地铁安检并不像有些人反映的那样不堪。
    进入13号线地铁站内,我们便部署好了各自的任务,不出所料,我被分派了发问这一大艰巨,发问卷对我来说实为一大考验,刺激紧被拒绝张。它虽然不用你大吆大喝,也不用你比手划脚,但也可谓一门技术。首先,考验了眼力,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你腆着脸去请他配合答问卷——那些满脸疲惫的、颠着瞌睡的、愁眉紧锁的,你若是拒绝,也只能算是自讨没趣,相反的,你需要找的是面容慈祥的婶婶、笑容可掬的叔叔和温婉和善的姐姐型,当然一些看似冷血的帅哥你也可以去试,他们断不会破坏帅哥的形象来拒绝你。第二,考验你的口才,可能婶婶叔叔姐姐也会因为看你面目不善而婉拒,或是怕问卷内容会泄露隐私,这时就需要三寸不烂之舌,说出自己的来意。最后,是我们小队准备的最有特色的一点——赠品一包纸巾,虽然带有些物质成分,但这份纸巾也有可能足以解这群路人的不时之需。如此三点做到,必将马到功成,果不出其然,我们的50份问卷在2、10、13号线的来回乘坐中“售罄”。
    乘客在乘坐地铁时普遍感到无聊,通常依靠玩手机消磨时间,我们认为在地铁上进行调查可以得到很好的调查结果,大家应该会比较配合我们的采访,不会用没有时间来拒绝我们的采访。
    由于是周末,乘坐地铁的大部分是结伴出行者,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这让我们很不好意思去打扰他们进行采访。在白白站了几站后我们决心打破这种干站着不做事的模式,鼓起勇气开始进行采访。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们没有因为我们突然出现的采访而感到不悦,而是很热情的配合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答着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比如说,他们都是选择地铁作为出行工具的上班族,每天乘坐的频率是2~3次,通常每次要坐十几站,正是我们要调查的标准乘客!在谈到可接受的最高票价时,他们坦言现行的2元票价就很好,不希望再涨价了,但是如果要涨价,他们也只能被动的接受,毕竟地铁作为他们的上班出行工具具有快捷、性价比高的特点,不是一般的地上交通工具可以比的。他们也提出了对票价制度的认识,希望能推行上班族的优惠票价,比如月票制,每月150/月,这样可以降低一定的地铁花销。
    在采访了很多人后我们得到了较为丰富的数据信息,我们对今天的调查非常满意,我们选择在地铁上进行采访是今天行动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非常感谢那些接受我们进行采访的乘客!
    上午进行采访后,下午开始数据处理。
    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单一票价制度下的合理定价,我们的研究思路是,假设票价涨价,根据乘坐频率—最高接受票价图像得出地铁公司收益的变化,同时考虑政府每年给与地铁公司的补贴,两项综合得出政府、地铁公司的最大化收益调价下的合理票价;此外,我们还要考虑社会福利即乘客对票价满意度的探究,力争在收益最大化和福利最高这两者中找到平衡点。
    通过制作乘坐频率—最高接受票价图像,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个图像的走势并不如我们之前所预测的整体向右下方倾斜,而是先降后升的形态,也就是说,乘坐频率很高(4次/天以上)的乘客所能接受的最高票价是比较高的。分析原因,应该与数据的采集有关。我们所得到的数据,2次/天的采访数据最多,而坐频率很高(4次/天以上)的数据则很少,数据的真实性较差,但是依据常理,乘坐频率很高的人占总人数的比重又很低,这也就导致数据的采集容易出现偏差。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三人的想法是在后期图形分析中尽量减少误差,舍去一些偏差点以使的数据更科学有效。同时,我们会在论文中对这一部分的数据进行特别说明,考虑合理票价时也减少对这一部分数据的依赖,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数据更有说服力。
    通过初步的数据处理,我发现自己的制图技能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后期还需要学习更多的制图技能,希望最后我们的数据分析可以为我们的课题研究贡献出一份重要的力量。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