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实践专题 关于我们 来稿统计 下载专区 前线快报 光影青春 其他专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丝绸之路经济带】贝雕企业考察与探访

发布日期:2017-07-08 22:52
   (披星戴月小分队梁艺琼供稿)贝雕诞生于自然美丽的贝壳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程精心雕琢与打磨之后,这些美丽的工艺品贝雕巧妙的地将人与海结合起来,它们也是海的绮丽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传达着人们对美好明天向往和期待。大连作为我国沿海城市之一,贝雕自然而然也成为其文化代表之一。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贝雕文化盛行,婚庆等活动也会将贝雕作为主要悬挂或摆放的装饰品;但随着近十年贝雕文化厂的改革,贝雕工艺品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针对这一文化逐渐衰落的现象,在“一带一路”主题的号召下,我们小组进行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对贝雕文化的调查及宣传推广。
   我们来到了位于沙河口区不老街65号的大连贝雕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破旧的老式厂房与周围的繁华与喧嚷有些不相称。略微衰败的景象似乎诉说着贝雕文化的没落。在进入展厅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一件件贝雕作品却散发出了与破败院落相反的夺目光芒。展品摆放在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展出的贝雕工艺品有中国古典建筑的贝雕模板,也有名画,更有栩栩如生的动物模型。每一件展品都令人叹为观止,考究的手艺,精细的打磨,逼真的还原……通过老板的介绍,我们初步了解了展品的大概制作过程以及相应的出售价格。桌上随处摆放的原材料贝壳都被按照颜色与形状分别装袋,很难想象,这些小小的贝壳是如何拼凑出一个个精致的摆件。
   在老板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了贝雕产业兴盛与衰败的整个过程。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大连贝雕作品作为指定的政府部门工艺礼品,主要馈赠给各国来宾。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大连贝雕产业遭遇了“滑铁卢”。由于多是国有企业或者集体企业,大连的几十家贝雕企业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没有顺势而为,及时调整战略,“既没有新产品、新技术推出,在题材、包装和质量上也没有明显的变化和提升。”就是在那个时代,贝雕产业失去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和市场机遇,被汹涌而至的市场经济大潮无情吞没。即使领军的大连贝雕厂也难逃厄运,最终濒临破产。后来虽然再度出现复兴,但仅仅是昙花一现,新的市场经济下出现的新的工艺品成为了贝雕工艺品的替代品,再加上这些纯手工制作的艺术品多的价位相对较高,所以慢慢退化出了人们的装饰品选择范围。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我们认为,这种困境下的大连贝雕,转型与创新无疑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没有收益,缺乏政府支持等问题成为了实现技术革新的绊脚石。虽然前路阻碍重重,但作为大连本土的绝活,这种手艺的传承决不能丢失,那些在角落里放置的工艺品,应该以美丽的姿态在华丽的厅堂中熠熠生辉。但是璀璨的文化艺术品未必能够成为市场的宠儿,辟如今天的大连贝雕产业,面临市场萎缩的巨大压力,也面临着人才断档等种种问题,如何能让发端于大连本土的这门绝活不丢,传承下去,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焦虑的问题。这次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机会帮助贝雕文化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些值得被传承的文化,也希望能够吸收一定的融资基金。然而这一切不仅需要手艺人的努力与坚守,需要转变经营发展的思路和理念,也要有艺术的思维及市场的思维,更需要政府的支持与鼓励。并且,贝雕若想要好的传承,也应该研制一些价格亲民的小手工品,如此,既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能使得在销售的过程中,将贝雕文化传承得更长久。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