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实践专题 关于我们 来稿统计 下载专区 前线快报 光影青春 其他专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丝绸之路经济带】探袁家商业模式,瞰乡村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5-01-24 20:55
                                                                         探袁家商业模式,瞰乡村发展规划
(理学西安实践队 匡卉供稿)

1月23日,实践队员继续在袁家村进行实践调研活动。实践队员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走访调查,对袁家村的发展历史、景区建设、民生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商业化与文化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通过对周边村民的采访,针对袁家村对周边村庄的带动作用进行了探究。
巨大飞跃:经济增长奔小康
袁家村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及2000年后。
七十年代以前,袁家村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村,老百姓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进入七十年代后,在村干部郭裕禄的带领下,全村积极发展农业解决基本温饱问题。八十年代,袁家村以发展工副业为主,建设了水泥厂、石灰厂、制药厂等积累资金,同时开办商业服务部。九十年代以后发展外向型经济。进入2000年以后,袁家村开始发展第三产业,开办农家乐,打造“关中印象旅游文化村”,建成小吃街、酒吧街,吸引大批游客。到2012年累计接待游客130余万,户均收入20余万,GDP达到4300多万。袁家村从不能温饱到步入小康,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民生至上:设施建设不停步
医疗方面,村里配有一个卫生室,主要为游客服务,有从外地调来的医生值班,配备了基本的医疗设备以及各类药品,并实行“三统一”政策,即统一定价、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可以基本满足当地村民以及外来游客的需求。
教育方面,距离袁家村不到一公里有一所初中小学一体的学校,能够解决当地儿童的就学问题。“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预计今年将有专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学校教职人员如是说。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袁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日臻完善,村内配备了洒水车供道路洒水,植树浇水等需要。在2007年建成了地下污水处理管道,并有统一垃圾车进行垃圾回收处理。每年村内组织村民自费旅游,并有剧团为村民表演,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文化为底:古色古香显底蕴
袁家村充分利用原有的历史文化遗迹如昭陵博物馆、唐肃宗建陵石刻、秦琼墓等,开发创造了新的文化旅游景区如观音庙、安宁寺、康庄老街等,给袁家村带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小吃街、农家街的建筑均采用仿古设计,在古色古香中,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关中特色体验,这也是袁家村的一大亮点。作坊街上,数家店铺各有特色,并聘请老艺人进行表演,带给游客独特的民俗体验。“袁家村的民俗体验很有特色,从电视广告中得知袁家村,会介绍亲友前来旅游。”游客接受采访时说道。
模范作用:招徕游客作典范
随着袁家村的成功,其周边的村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为探究袁家村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实践队员前往袁家村北部相距2公里的上古村与官厅村以及南部的东周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一位村民告诉实践队员:“主要是通过种植苹果来获得收入,大部分苹果销往外地,部分被收购加工成苹果汁。也有部分人去城市或袁家村打工。”其中官厅村目前计划发展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计划3年建成。谈到袁家村带来的影响,村民告诉实践队员:“袁家村游客很多,会有部分游客来参与体验草莓采摘过程。”官厅村未来的发展情况将向袁家村靠拢。东周村的发展也较为落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且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改善,村卫生院的条件并不好。
通过调查分析,实践队员认为袁家村对周边村落的带动作用非常有限,其成功的商业运营模式在邻村推广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探讨,其他村落的发展规划尚不明晰。
 
至此,本次实践活动告一段落,实践队收集到大量信息,对这些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将成为队员们今后的主要工作。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