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专题 > 内容列表

【国际化社区】老外眼中的麦子店社区活动—记麦子店社区第一次采访

发布日期:2014-07-23 20:01

(割麦子小分队,冯堃供稿)经过上个星期同麦子店国际化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沟通及后续联系,在7月9日上午,我们终于开始了对麦子店国际化社区的部分外国居民面对面的采访和交流。

伴随着上午的炎日和微风,我们割麦子小分队一行三人9:30从学校出发,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我们这次直接前往麦子店国际社区服务中心,花费了将近一个小时车程到达该服务中心,随后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十分热情地为我们提供帮助,主动询问我们需要进行哪种方式的调研,唯一遗憾的是上一次主动给我们提供调查帮助的中心负责人叶超女士(同时系我校2005级毕业生)由于生病未能到场,但通过短信联系,她为我们与社区汉语班的赵老师直接联系搭建了必要的桥梁,于是我们十分顺利地利用外国友人的课余时间,对他们做了采访。

上汉语班的三位外国友人分别来自美国、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其中两位均因为配偶的工作而随之来到中国,三位外国友人的工作都十分忙碌,并均有家庭需要照顾,所以他们对社区公共的参与并不多。首先有一些主观原因,比如文化交流的差异,同时外国居民也分为两个群体—集居在国际公寓的和散居在社区里的,这也一定程度使他们在参与社区活动时的困难也不尽相同。散居在社区里的多半是临时居住的工作入境的外国居民,他们平时忙于工作而且在中国呆的时间短,没有融入中国文化,也就不爱参与;而集居在国际公寓的外国居民多是一些周围使馆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之类有一定身份的人,所以他们更多有自己的娱乐活动,很少参与中国社区活动。除去主观原因,客观上他们参加社区公共活动的机会也不多,与此同时社区的活动也并不多,而外国居民主要参与的是小范围的在酒吧等地进行的Party, 美国友人在回答问题时,将麦子店社区同美国的街区进行了对比,他说道,在美国,多用肤色来划分聚居地,麦子店社区相对更加融合一些。

在简单的采访过后,我们合影留念,第一次采访圆满结束,十分感谢汉语班赵老师及三位外国友人的配合。通过这一次的采访,我们开始了解到关于麦子店社区外国居民公共参与的一些有效信息,发现他们公共参与的不足,同时了解到了一些相关原因,我们回去可以通过这些信息进行总结分析,为我们的实践研究提供助力。割麦子小分队期待下一次的探访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麦子店社区的外国居民以及他们的公共参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