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专题 > 内容列表

【志愿服务实践调研专题】数据反映民情

发布日期:2014-08-21 19:00

知行威海 刘珺供稿

白天,头顶骄阳,我们走访了乳山地区两个村落,汗水不觉中㳠湿了队衫。当夜晚降临,我们也不敢就此松懈。这是“知行威海”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实地调研的最后一天,也是数据分析、成果汇总的第一天。

我们相信:真实的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据。在历时七天的实践过程中,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与随机性,在原本敲定的小疃村之外,我们又多走访了两个邻近村落,一共获得了两百多份样本数据。在乳山的最后一晚,我们匆匆吃过晚饭便回到了住处,每人随机分到二十份问卷,人手一台电脑开始录入调查数据。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就已经从当地老人的回答中发现老人们养老金的缴纳水平与领取金额基本相同、平均收入及存款水平较低等现象。后期将数据汇总分析并进行图标制作后更直观的体现了这些问题:一小疃村为例,其缴费人群和领取养老金人群数量大体相当,保持均衡。家庭总收入的主要来源分为三类——农业、房屋出租以及外出打工收入,并以农业收入为主。参与调查的村民中,57%的人收入在10000以下月收入在800以下)82%的参与调查者年收入在30000以下(即月收入2500以下)。低收入意味着低存款与较高的养老压力。即使小疃村已在中老年群体中普及养老保险、中青年已部分加入社会保险,农村的养老压力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相较于城镇居民与职工来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收入低,年满60后每月能够领取的养老金也十分微薄。70元在十年前也许真的减轻部分养老压力,但是在这十年间物价飞涨,如今70元已经无法真正地改善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目前的农村养老保险已在普及率上有了保证,其真正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保险的“质量”,比如加强政府补贴力度,提高养老基金运作的收益率等等。此外,我们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农村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越来越重,赡养老人的观念越来越淡薄。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沿袭多年的至理名言,也是现阶段广大农村的现状,这就决定了老人的赡养主要依靠子孙。然而,数据反映老人们的养老金多为自己缴纳,仅有4%的老人由儿女代为缴费。甚至许多老人为了贴补家用,即使已有六七十岁高龄仍旧下地劳作。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后要竭尽全力赡养父母,尽“反哺”义务是中华的传统。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宣传的不仅仅是养老保险的政策,更应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道。

在录入数据的过程中,一份份问卷与访谈笔记让我们回想起这七天中遇见的淳朴村民们:严肃的村支书、在村口接孩子的热情阿姨们、儿女不尽孝的大妈、被商业保险骗了的前村长夫妻... ...这一次深入农村,实地调研的经历不仅让我们收获了知识,更令我们体会世间人情冷暖。淳朴的村民们用他们质朴的话语回答了我们的问题,言语背后隐藏着老人们对拥有一个幸福、安乐晚年的期盼。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城乡养老二元化的结构能够打破,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富足的生活,安然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