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内容列表

新闻|寻访老兵故事,宣传革命精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第一场暑期社会实践分享会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15-10-20 23:27
    2015年10月16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第一场暑期社会实践分享会——“寻访老兵故事,宣传革命精神”在诚信三层国际会议厅举行。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欢欢、团委兼职副书记杨熙出席了此次分享会。在代表易媛进行了简要的调研情况概述和数据分析后,各实践小分队的代表依次上台,为观众生动地讲述了老兵的故事。即使是转述,老兵们言语间流露的爱国之情仍然让在场的观众为之动容。参与的同学们在分享会结束后纷纷表示受益良多,会更多的去关注老兵们的精神生活,牢记历史使命,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在盛世承担起复兴中华的责任。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今年暑假期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4支实践团队共127名学生分赴黑龙江,河北,广西,云南等地,共走访老兵78人。他们认真调研、细致访谈,从革命老区和当年的战争前线,从历经战火纷飞的老兵身边,带回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实践期间,各团队围绕当代民众与抗战老兵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这78位老人的故事中,我们摘取了三位老兵的故事,从而去窥见那鲜活的历史,了解鲜活历史中鲜活的人性。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西安“网”事实践队以贸大新闻网记者为主要成员,走访了陕西西安、山阳等地,走访多名抗战老兵,以学生的身份和视角挖掘昔年故事,为老人送去关怀与敬意。其中,张清太老兵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张清太老人于民国二十八年(1943年)被抓壮丁,先后调防多地。内战爆发后,随邓锡侯、潘文华在四川绵阳起义,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539团1营炮兵连。解放后,张清太于1951年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二批入朝志愿军,入朝后参加了龙昆山战斗、金城反击战、抗道战、首壁战、上甘岭决战,并在上甘岭战役中负伤。1956年提升为炮兵连连长,被送往广西军事干校培训。
    “我1951年入朝,连美国打了五次战役。我1个排32人在长燕山消灭了美国一个连,俘虏了美国40余人,其中30人是白皮肤,10人是黑皮肤,曲射炮2门,自动枪10支、卡兵枪8支、手枪2支,望远镜1幅,冲锋枪2支。”
    这段取自老人“自传”的内容里,详细记录着62年前那场战斗的丰硕战果,老人至今仍然能回想起当时的细节:他是如何接受了战斗任务,如何带领一个排的人悄悄包围敌方部队,又是如何用计将对方一网打尽,大获全胜……
    除了打仗是一把好手以外,老人还是个有名的“神枪手”,在1956年的南京比武赛中,张清太以优异成绩被中国公安部授予“步枪特等射手”荣誉称号。
    已经过去了六十年,昔日的神枪手也成了耄耋老人。其中一位实践队员说:“他坚持为我们拿出杯子来倒酒,端着酒杯的手巍巍地发抖;在战斗中受伤的左腿,至今走路时仍是微微的跛。”
    探访活动临近尾声时,在志愿者的提议下,西安“网”事的队员们为老人合唱了一首《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张清太很激动,起身充当指挥,说着:“你们这些娃,都是我的宝贝,都是祖国的宝贝啊!”队员形容道:“老人张开双臂,似是想用他瘦小的身体把我们全部抱在怀里。”短短一首歌,却凝结着老人对大学生们全部的期望。
关爱老兵,刻不容缓
    根正苗红好青年团队由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13级学生党支部的8名成员组成。他们于2015年7月28日至8月4日探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的5位抗战老兵,聆听他们的革命故事,并进入百色凤凰城社区,进行了革命故事与革命精神的宣讲。分享会上。他们选择了黄锦宣老人的故事。
    黄锦宣,新六军十四师四十二团士兵,十六岁入伍,曾作为远征军赴印度作战,也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因为曾在战争中负伤,黄锦宣退伍后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一直在家务农,生活状况不太如意。
    在实践队员们去拜访黄老时,他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咳嗽不止,就连坐进轮椅都需要家人搀扶。但是,当他说起从前的革命故事时,兴致却特别高,说到激动的时候还会眼含热泪。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常有人来陪他说说话,听他说说那些让他自豪了一辈子的革命故事。黄老说:“如果鬼子再来,我还希望冲在最前线上!”老人的这种爱国主义情怀让实践队员们深受感动。
    但是,就在今年九月十六日,离实践队拜访黄老还不到两个月,在大家讨论如何为虚弱得连轮椅把手都摇不动的黄老筹款买辆电动轮椅时,队员们得到消息说黄老在家中因病去世,享年98岁。什么都还来不及做,就已经与黄老天人永隔了。这件事无疑为我们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抗战老兵们已经是风烛残年,随时都有可能离开我们。关爱老兵,致敬英雄要与时间赛跑,要尽快行动起来,才可能让这些为国为民奉献一生的英雄们在晚年感受到更多来自后辈的牵挂和尊重,不在孤寂中离开人世;也才有机会听到更多最真实生动的历史,让那段往事不会因为亲历者的离去而褪色。
寻访老兵,感恩前行
    走进滇越实践队由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不同学院的10名同学组成,多为云南人,他们选择腾冲作为主要寻访地点,走访了近10位老兵。侯铭强同学在分享会上为大家分享了卢彩文老人的故事:1942年5月日军南侵,中国最后一个沦陷的正是卢彩文老人的家乡,云南腾冲。那个时候,年少的他毅然选择报名黄埔军校。当时报考的人数众多,仅仅一个县城报考的人数就多达千人,但是初中刚刚毕业的卢彩文,生生打破了黄埔军校对于年龄至少在18岁以上的要求,成为了当时滇西抗战队年龄最小的成员。那一年,卢彩文刚满十六岁。
    讲到这里,老人很是自豪。他说,军校要求3年的课程一年全部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加上当时物资紧缺,所有人即使是在最寒冷的冬天也只能穿草鞋,每人的家当不过两件单薄的衬衣,连冬天盖的毯子也是用草织成的。他说当时每天早晨起来,大家就跑操,升旗,然后就是一波又一波的唱军歌。生活是苦的,他的心里却是甜的。
    有一位实践队员说:“在访谈接近尾声的时候,老人笑着问我们知道玻璃汤是什么吗?我们摇了摇头,老人微微一笑道说:‘玻璃汤就是白开水。条件好的时候,你也许能在里面找到些许干瘪的蚕豆。’这个故事让我们窥到了70年前先辈们经历的一角。”
    不久前,随着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的结束,被人们热烈讨论的除了我国日益增强的武器装备外,就是阅兵上另一道亮丽的风景----抗战老兵。走进滇越实践队所寻访的老兵中就有一位参加了这次阅兵,然而能被邀请参加阅兵仪式的老兵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老兵早已倒在了战场上,而幸存下来的老兵们,他们年老体弱,生活困窘,几十年来身处社会底层,渐渐被岁月遗忘。
一方面,国家对抗战老兵关怀备至,给他们应有尽有的爱护和光环,让他们享受中国能给予之对待。不论物质与精神,只多不少。然而,这并不是所有。
    如任公先生所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寻访老兵,亲耳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透过他们身上的伤疤、手掌的老茧,试图理解那段艰苦的岁月。毫不夸张的说,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对他们,我们至少应当心存感激和敬意。
    老兵,是我们这个时代里,不会老去,也不该老去的传奇。他们是我们的英雄,更是这个民族的战士。我们生逢太平盛世,国泰民安,更应当铭记历史,担起责任,勇于向前。
    实践活动已经结束,我们却永远、永远不会忘记,我们作为中国人,血液里奔腾的渴望,胸膛里鼓动的梦想。
    英雄命,终迟暮。少年梦,永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