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详情

寻迹丝路|关注“三农”问题,促进乡村振兴——与兴隆镇扶贫工作者开展座谈会

发布日期:2018-08-01 17:18
    (巴渝探索新知青队 沈佳供稿) 在初次与兴隆镇政府工作人员对接,明确实践目标和敲定实践日程后,7月31日上午9:00,巴渝探索新知青实践团队成员与兴隆镇政府扶贫工作人员举行座谈会。会上主要探讨了兴隆镇精准扶贫策略与实施效果,以旅游产业带动脱贫为切入点,重点讨论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兴隆镇党委书记黄浩、兴隆镇扶贫办公室主任薛胜坤、兴隆镇小寨村村支部书记唐民强和小寨村村委主任唐孟​西出席座谈会。
       兴隆镇近年来大力支持大学生返乡助力脱贫工作,因此,镇上领导也对本次实践团队的调研考察给予一定关注。黄浩书记首先向队员们介绍了具体调研考察两村落——小寨村和六垭村的脱贫现状:小寨村属于深度贫困村,地处山区,住户分布较为分散,村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政府计划完善开发利用小寨村已有的自然景观资源以发展旅游业;六垭村是2015年7月开始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以来成功实现脱贫的脱贫模范村,该村主要是通过公路建设和农家乐的系统性开发实现2015年以来村民生活水平质的飞跃。
      随后,队员陈峙州向薛胜坤主任询问兴隆镇当地村民的收入结构以及扶贫前后收入水平的变化。薛胜坤谈道,兴隆镇农民收入由四大部分组成: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种养殖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最大,使村民平均收入达到3300是脱贫刚性标准。针对脱贫所要达到的收入目标,陈峙州进一步询问了提高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方法。“引导外出务工是提高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薛胜坤回答道,“组织剩余劳动力定期分类别的培训、引入企业进村都是为了鼓励务工。”除此之外,旅游业发展对整个兴隆镇的脱贫功不可没。据薛胜坤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兴隆镇乡村旅游的主要消费者来自奉节、恩施、万州、宜昌等周边城镇,但消费水平参差不齐。外来游客带动当地餐饮业和民宿消费等,极大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水平。
       谈及以旅游业为切入点的特色扶贫模式,队员沈佳询问黄浩书记具体的实施措施。黄浩提出了“旅游+”发展模式,分为“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商贸”、“旅游+立体旅游”四个具体实施层面。“旅游+文化”主要通过举办音乐节、篝火晚会等文化文艺活动落实;“旅游+民俗”,集中改造居民住宅助力农家乐发展,其中,黄浩特别提到龙门村的龙门客栈是一个典例;推销当地特色旅游产品,如红米红糖等,实现“旅游+商贸”的推进;“旅游+立体旅游”是指形成兴隆镇十几处自然景观连接立体旅游网络,加之周边农家乐的完善发展,实现从兴隆“过境游”到“驻地游”的转变。
      “我们下一步的奋斗目标是逐步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生态保护区、5A级景区和天坑地缝的喀什特地质公园。走绿色发展道路,把乡村旅游板块抓起来!”黄浩书记最后发表展望。
       座谈会后,队员们均表示对兴隆镇扶贫现状有了更深去全面的认知,并产生了进一步实地考察走访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