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详情

关注“三农”问题,促进乡村振兴­——记采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睿教授

发布日期:2018-08-02 21:54
(UIBEr陕西小队    项宇飞供稿)
  
            

723日上午9时,我实践团队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从事“三农问题”研究长达数十年的张睿老师进行访谈。此次访谈行动加深了我们对于目前国内“三农问题”的了解,同时还给我们拓展了研究的方向和思路,可谓是获益匪浅。

一提起“三农问题”的解决,张老师便强调道,要想真正解决问题,相关的工作人员首先得对农村有一份感情,只有带着感情做事,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全力以赴,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张老师帮我们简单的梳理了过去几十年我国农业发展进程的脉络。我们惊讶地发现,近十几年,我国农业发展其实是处于一个滑坡的状态的。张老师解释道,在这背后,除了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一原因之外,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

首先,乡镇管理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许多地方的基层干部不知变通,将上级的政策指令当成了工作框架,采用套模板的方式将日常工作向框架靠拢 。未能理解政策背后的实际内涵,也没能做到因地制宜,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大量浪费。其次,基层一线的管理,大多采用外行管内行的模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具体政策制定过程中相关专业人士的专业知识难以合理运用,形成的相关政策有时会有失偏颇。还有,“八项规定”的出发点是为了肃清风气,但也出现了地方党政机关一把手的权力过大,有些地区“浮夸风”蔓延,怠政问题制约了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总之,人地因素对于农业的限制力较大。

在分析完影响“三农问题”解决的制约因素后,张睿老师结合他的工作经历,对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状态是,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可以解决,但精神文化等资源分配的区域性差异仍是一个限制农民素质提高的门槛。结合对于农业经济投入的资金状况,张老师指出,国家可以将农村治理中,因病返贫等农户保底供养。同时,政府要加大对于农村基础条件的投资,在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投资,以一种正能量对于农民的精神方向进行正向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具体落实政策的政府工作人员就得认真负责,把农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解决。也只有这样,才能真的赢得农民大众的信任和认可。

说到这,张老师举了多年前他们帮助农民增产的例子。尽管签了书面协议,农民对于他们的农业科技增产方式仍然存疑,但当最终亩产由原来的三百多斤上涨至六百多斤后,农民终于对眼前的这批农业科研人员产生了信任,农业知识分子和农民成了朋友并延续至今。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一过程需要农民和知识分子的默契配合,也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建立这种信任和合作关系,才能实现农业的长久发展、和谐发展。张老师用他的这段人生经历给我们上了宝贵的一课。我们也在真正意义上理解了“打成一片”这个词的含义。

接着,张老师补充道,在短期内可以采取“产业兴农”的方式助力“三农问题”的解决。但农业产业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也要注意人文情怀,要以生态为主,注重结合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规律。农业的生产周期和收益周期时效较长,不能急于求成,要长期实践中的量变,才嫩能够达到农业的最终质变、腾飞。

同时,我国农业市场产品种类的选择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信息盲区。农民在选择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具有盲目性和延时性,而决策结果,非农产品上市时不能检验,就造成部分农产品生产过剩或短缺的问题出现。如何将农业市场公开化、透明化,建立便捷联通的信息网络以服务于农民的生产决策,是农业走现代化发展之路的必要措施,也是未来“三农问题”解决的一大重要举措。

谈到农业现代化,张老师又给我们做了他在1995年去美国、加拿大考察时的成果和国内现状的对比分析。从老师的讲述中,我们发现,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机械设备的先进性仍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国农民的知识水平和国外农民之间也有着不小悬殊。“设备我们可以从国外引进,但对于人才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这得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一点一点改变才能慢慢地提高见到成效。”张老师如是说道。所以说,如何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吸引农业科研人才,亦是一大要思考的问题。

要想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还要注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我国国内,优质农产品尽管价格较高,但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也不失为农业发展的一种好途径。既丰富了餐桌,又充实了农民的口袋,可谓实现了双赢。但这又对农产品的市场运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农产品生产流程还存在大片“真空地带”,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数据参数不足,农药化肥等用量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考评,最终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尽快建立一个诚信的公平的市场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这次采访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于“三农问题”的认知,拓展了我们实践研究的方向和内容,还了解了许多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谓收获颇丰。感谢张睿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访问,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