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专题 > 内容列表

小微企业——探访非遗传承人朱维桢先生:桐庐剪纸传承和产业化任重而道远

发布日期:2019-07-14 21:51

(江浙小分队 李梦云供稿)75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江浙小分队走进有“浙江省民间剪纸之乡”之称的杭州市桐庐县,采访了省级非遗传承人——朱维桢先生,了解桐庐剪纸的文创产业化之路。

经过前期调查研究,江浙小分队认为,南通市通州区的纺织业小微企业目前繁荣情况主要来源于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整个地区的品牌效应。然而,这些对于通州区的纺织业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显然不够的。江浙小分队提出将纺织业与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文创家纺类产品。

朱维桢先生从小接触剪纸,到现在进行剪纸创作已有几十年,2003年,他曾在神州风韵全国剪纸邀请会获得“十大神剪”称号。
      朱维桢先生在访谈中提到,浙江桐庐的民间剪纸是古老的民间艺术,拥有1700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凝炼概括,厚中见秀,玲珑剔透,含蓄华丽”的江南剪纸特色,除了具有高艺术价值的山水剪纸以外,也有鞋头画、枕头画、年符、花灯等民间艺术形式。胡家芝是桐庐剪纸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创作《祖国万岁》、《中苏友好,和平万岁》等一系列珍贵作品。

目前,政府为传承桐庐剪纸做了一系列努力,桐庐县已经建立了胡家芝剪纸艺术馆、桐庐剪纸艺术馆和女儿村剪纸艺术馆,在杭州市文化艺术节联合会、老年大学中成立了剪纸协会,撰写了《胡家芝传》、《胡家芝喜花剪纸集》等书籍,为桐庐剪纸打下了比较良好的民间基础。同时,桐庐县的中小学中也设立了十余个剪纸基地,曾在2009年提出在桐庐中小学普及剪纸的目标。

在产业化方面,政府从2016年起,每年都拨款20万元左右资金用于剪纸产业化的发展,具体的举措有扶持剪纸工作室等创业活动、举办全国性比赛等。此外,桐庐县民间也会自发举办一些剪纸表演活动。

与此同时,朱维桢先生也指出桐庐剪纸普及情况正在下滑的问题,相关的相关团体及宣传活动比较少,仅有几个协会和一个全国性比赛仍在存续,由于缺乏师资的原因,学校的剪纸培养也已停课一年了。当前剪纸的传承主要以先生本人免费教授和学校学生教授为主。

对于产业化问题,朱维桢先生认为,尽管政府已经提出桐庐剪纸的产业化政策,然而政策缺乏充分的落实。况且手工剪纸做工精细,耗时长;在河北盂县已经初步形成了剪纸的机械化生产,而批量生产会使桐庐剪纸艺术丧失它的灵动性和生命力。 “剪纸可以产业,但‘化’不了。”老先生如是说。

 根据采访朱维桢先生获得的信息,江浙小分队认为,桐庐县政府对桐庐剪纸的传承和产业化提供了相当程度的支持,而人才的缺乏和剪纸本身的属性对这一进程造成了较大阻碍。桐庐剪纸因为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出现了人才流失断层的问题,进而与前文所提到的师资缺乏问题起到互相加剧的作用,是桐庐剪纸的传承和产业化难题的症结所在。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个联合艺术传承和产业化两个发展方向的节点,共同解决这个最为主要的问题。

实践队长表示:“剪纸艺术的产业化道路需要一个精准的角度,以帮助它脱离本身艺术形式的限制;而它的传承要得到完整的延续所需的,是长时间的宣传发展和人才培养,也是传承非遗相关的多方共同努力。结合前文所提到的南通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来看,可以尝试将桐庐剪纸的图案和南通市的纺织产业相结合,桐庐剪纸向产业提供艺术性的图案,产出独特的文创家纺类产品,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帮助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从纺织产业获取经济收益,既可以解决由于经济利益少而缺乏人才的问题,又可以吸纳更多资金,扶持剪纸工作室等产业发展、为剪纸艺术的传承提供所需资源,进而达到两地协同发展的成效。”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