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寻迹丝路|西府文明之光——走进马勺社火脸谱工匠张星

发布日期:2018-08-25 14:00
(西府之光勾涵润供稿)
    郑愁予诗言:“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瓦,依然萦绕这片后土。”未曾想,我们也可以在一位民间艺术家身上,看到这般对文化的执着。
西府之光团队来到马勺社火脸谱博物馆这天,张星老师身着一身唐装,与满屋古朴的装饰相得益彰,眉目中透出一派大师风范。他的言谈举止中都透着一股生气,声若洪钟、思维敏捷、条理清晰,时不时地抛出连珠的妙语,让人感到异常亲切。
    作为马勺脸谱的民间传承人,张星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设计制作马勺脸谱,在原有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了许许多多颇具匠心的创新。每一个城市都需要自己的故事,年轻时在外闯荡的经历让张星老师意识到,尽管马勺脸谱只是一个小众的文化领域,但它是宝鸡市几千年灿烂文明的代表,是宝鸡市走出去的关键,于是他选择了坚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讲述宝鸡市的故事。张星老师坦言,这一路走来,他也面临了许许多多的诱惑,他也曾对自己产生怀疑,但对于社火脸谱的热爱让他无法放弃,几十年下来,马勺脸谱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一张张马勺脸谱上,书写的也是他的人生。
    渐渐地,张星老师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人慕名而来,有的想要拜师学艺,有的想请一件马勺社火脸谱回家驱灾辟邪,还有许多美术学院及博物馆的专家学者想要一些范本来进行研究。面对这种多元化的需求,张星老师并未动摇初心,也许工厂化的生产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但其必然会折损其最本真的味道。他相信手工生产,但也并非抱残守缺,当谈及传统文化如何在商业化潮流中前进时,张星老师意味深长地说:“一方面,我肯定要坚持马勺脸谱的本真性与原生态,不让艺术受到外来商品的玷污,最精华的东西,如我们家传的立粉勾金工艺,我依旧会坚持自己亲手设计制作,为后世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的团队也会制作一些商业化的作品,我会先将这些东西做成模具,之后由我的一些徒弟去上色,对外出售。”张星老师组建的制作团队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整个村庄提供了发展机遇!
    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张星老师在原有粉本和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他创作的马勺社火脸谱皮鼓在全国大学生文艺会演中获得一致好评,他创作的“虎威”“灵官”马勺脸谱在德国的中国文化节上带起一波“脸谱热”,他让马勺社火脸谱在创新中获得重生,而“花脸张”的名号也因此愈发响亮。
    世人带给他的盛名只成为了他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无论寒暑,他依旧坚持每日工作十几个小时,在一张张马勺脸谱上倾注心血。他是无私的,他将自己的手艺毫无保留地传  授给每一个热爱马勺脸谱的人,他将自己的作品捐给美术学院、博物馆及研究所供其临摹研究,他开放的接纳每一个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亲自为其讲解马勺脸谱的制作工艺。在他的感染下,张谢村形成了“人人懂马勺、人人画马勺、人人爱马勺”的风气。他的一生献给了马勺脸谱,而他的生命也在马勺脸谱的传承中得到无限的延伸。
张星老师的所作所为,为我们诠释了当今时代的“工匠精神”——坚守文化而非贫穷,坚守传统而非停滞不前。幻变中的执着,是利用一种文化,为整个人民提供利益,同时致力于保护这一文化的内涵,实现双赢——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在这个时代继续焕发生机,蓬勃发展。
    在采访的最后,张星老师对我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未来是年轻人的”,他说,“你们现在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多学习,受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只要你们能坚持下来,十年之内你们就会不同于常人。思考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事,只要坚持思考,一个人将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