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寻迹丝路|初探彭水——乡村振兴的初了解

发布日期:2018-08-17 20:45
(青丝印象雷显辉、马澄蔚、孔佳敏供稿)2018年8月8日星期三,青丝印象实践团队开始了在重庆市彭水县的第一次实地调研,团队与当地的经信委、工商局、农业委与小微企业协会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对接并了解了当地的基本情况,同时对彭水县的特色农业产品和文创产品与当地乡村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考察,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上午的行程分两个小队分别进行。与政府进行对接的小组前往彭水县政府经信委与经信委办公室主任邹忠先生进行了接洽,在了解了我们的调研思路与目标后,邹主任带我们团队前往工商局向相关的工作人员了解了当地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随后我们前往农业委与文化局进一步咨询了有关当地特色农副文创产品的情况,对当地的青脆李、脆红李、葡萄、柑橘与苗绣等特色产品进行了初步调研。另一支小分队的成员从农贸市场入手,意图通过走访询问获得有关特色农副产品的信息,街边一位售卖花环的奶奶向成员讲起,荞面、红苕粉是当地特有的、历史悠久的小吃,在当地民间广受欢迎。沿着重庆上上下下的山路,成员们来到了农贸市场。在扁平的簸箕里,盛着白色的藠(jiao,音轿)头,紫色的洋合笋。这两种蔬菜只在山中生长,因而只有重庆市的山区才可见到。彭水县境内山峦叠起,恰好适合它们生长。重庆人常用这两种菜制作泡菜,口感脆爽,十分可口。继续向里走,小分队在一家干货店前驻足。干货店老板介绍说,当地居民给外地的亲朋好友佳节馈赠,最喜送干豇豆、大脚菌和金丝红苕粉。这些干货不仅轻便易携,更是方便食用,做法多样。
  下午实践团队在经信委的介绍下前往农业技术推广发展中心与特经科马明华主任针对当地的特色经济作物进行了了解,交谈过程中我们得知彭水县当地主要的特色经济作物有李子,包括青脆李、脆红李与黄花李,以及柑橘桃子梨等作物。彭水县的李子产业始于2013年,拥有28000多亩的种植面积与5000多亩的投产面积,近两年主要外销到湖南、四川、北京、上海等地,当地两家主要的生产企业曾获得全国园艺协会的优质李银奖,下属岩东乡在全国“一村一品”活动中获得示范村称号。李子产业的发展大大带动了乡村土地流转的速率、带动就业、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但今年由于涝灾导致3000余亩田地几乎颗粒无收,承包田地的两家生产企业损失达千万以上,当地的果农同样损失惨重,特色产业的发展遭受严重打击。为了帮助特色产业发展,提出相关的发展方案,我们对产业的销售状况、成本投入与带动农民就业的状况进行了调研,对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进行了研究。
  当发现该地乡村振兴与小微企业的发展联系密切之后,我们决定对当地的小微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解。
   随后我们通过政务服务部工作人员联系到了彭水县的微型企业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廖启茂,与他进行了两小时的座谈,与他的交流使我们对彭水县的特色小微企业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微企协会5000多家小微企业会员,其中存活7年以上的小微企业多达3000家,其中以养殖业为主体,其中不乏多家优秀的特色企业,文创类包括苗家刺绣企业与木雕企业,苗绣的董事长王光荣是重庆市非遗传承人与全国人大代表,农贸类企业包括彭水勤华农业公司、彭水苗芳有限公司、阿依河村葡萄园、马峰村(蔬菜类创业村)等,而针对小微企业的投融资难点,廖会长也就重庆市政策进行了介绍,从“输血型”扶持方式到“奖励型”扶持方式的转变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指出发展的痛点与要点。
  晚上,小分队各成员整理了各自的实践记录并进行梳理总结和交流,为接下来的调研指出了更具体和更有针对性的方向。第一天的实践结束后,大家对彭水县的风土人情和特色产业发展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接下来的行程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