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着力民生相通,塑造中国形象|走进西安--秦腔剧院茶楼之行

发布日期:2018-07-14 14:43
    (虎国兰供稿)为探索陕西地区的人们日常看正规秦腔表演的途径,经过多处走访考察和网上搜集资料,我们发现剧院和茶楼是最主要的地点。以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为根据,我们筛选出了易俗社和尚友秦腔茶楼。
    首先,我们来到了尚友秦腔茶楼。选择这一茶楼,原因有二:尚友秦腔茶楼在网上和西安当地名声比较大;以及该茶楼距离我们住的地方比较近。我们提前在网上买了票,到那之后就开始观看秦腔表演。开场的是戏曲妆容展示,台上的演员们妆容精致,个个精神饱满。中间部分进行的就是正式表演的环节了,演员们表演的经典秦腔剧目《隔门贤》,他们投入的表演和精湛的演技,一次次博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
   戏中讲述的故事是穷人过新年的一个场景,为大家展示了生动的关中民俗画卷,再现了旧中国勤劳淳朴善良的普通农民形象。在戏剧表演进行的过程中,舞台下面的观众操着浓厚的老陕方言为台上的演员助兴,现场的气氛被故事情节的深入,演员的激情投入和台下观众歇斯底里的吆喝一次次推向了高潮。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成员都被秦腔这种恢弘豪放的气势所震撼。表演之后,演员们和观众的互动显得亲切万分。
我们小组成员等到茶楼的观众走的差不多时,上前找到茶楼老板和演员进行交谈并说明了我们的来意,老板和演员们都特别的热情,在回答完我们的提问之后又和我们合影留念。走出茶楼之后我们越发觉得宣传和弘扬中国戏曲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年轻一辈的努力。
    从尚友秦腔茶楼出来,我们便赶往易俗社。易俗社与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因此,我们觉得在这里应该可以挖掘到更加专业的东西。不过通过询问,我们得知易俗社的成员们这几天正在忙着准备下乡表演,所以只能简单地接受我们的采访。虽然不是很正式,但我们仍然能从谈话中感受到这些表演者所传达出的对于秦腔的热爱,他们的热爱是发自肺腑,是经历了几十年的熏陶融入骨子里的。在他们谈及自己喜欢的曲目,在介绍曲目内容,讲述自己学习表演秦腔的经历时,他们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们还向我们大致介绍了易俗社的发展,另外我们通过自己参观了解到易俗社的历史十分悠久。它是在1912年,即辛亥革命以后,由李桐轩,孙仁玉等一批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组建而成,用以启迪民智,移风易俗。至1949年间,编写了大小剧目七百余本,培养了六七百秦腔表演人才,为秦腔艺术的改良,规范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到今天,易俗社继续绽放其光芒,不仅有以往经典曲目的演绎,还有很多新编曲目,进一步发展秦腔,西安易俗社的“古调独弹”依旧光耀青史。
    不太幸运的是我们参观的时间也不是他们节目演出的时间,因此,我们没能看到相关演出,但通过表演者在采访过程中的简单表演以及我们对于易俗社内部的参观,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易俗社里面的古色古香,不仅有古木制成的座椅和桌子,还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沁人心脾,各种古典装饰引人入胜,我们个个惊叹于这中古典雅致的环境,可想而知,若是有表演和观众们的叫好声,这里肯定会呈现出激动人心的场面!
    通过这一天的走访,我们深刻感受到秦腔专业演员们的表演功底深厚与陕西人民对于秦腔深沉厚重的感情。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是高于生活的。在西北的这片土地上,浑黄流淌的黄河水,一片无垠的黄土地埋藏着秦腔的根基,更埋藏着西北人民对于生活的无限热爱。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