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挖掘特色商品,探索丝路新贸|纸上有乾坤——博物馆参观

发布日期:2017-08-13 23:04
    (国际实践小队 刘超供稿)2017年7月30日,国际实践小队的同学们来到了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参观剪纸艺术展览品,并从中了解陕西剪纸艺术的发展演变与现状。
    到达展览馆之后,国际实践小队队员们首先自行参观了馆内的所有展品。各色各样的文物让人目不暇接,同时也体现出陕西深远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接着,队员们邀请了馆内的工作人员杨小姐为他们详细讲解有关剪纸的展品的特点。“这几幅作品代表的是陕北剪纸。其内容常常是花鸟、自然类。譬如这一幅,中间是荷、两旁是蟹,‘荷’与‘蟹’取谐音便是‘和谐’。”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剪纸艺术作品也开始走向国外。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一个文化符号,剪纸如今被国家指定为大力扶持的重点项目之一。薄薄的一层纸经过手工艺人的加工之后,变成了承载中国形象、寄托美好愿望的载体。这一发现让同学们惊讶,也给他们带来了兴奋:如何将剪纸这一传统民俗与中国文化更加创新、完美地结合,从而为剪纸注入新活力正是他们接下来要考虑解决的问题。
    跟随着杨小姐的步伐,实践小分队的队员们又来到了下一个展区旁。“这些都是具有关中地区剪纸风格的作品,他们的内容主要是戏曲人物、窗花等。在剪完之后,手工艺人还会对剪纸上色,或者在某些地方用笔描画图纹,这是与陕北剪纸的不同之处。”通过杨小姐的介绍,队员们还了解到在以前,身份地位不同的人家所贴的窗花的数量、窗花的内容都是不同的。一纸窗花不仅仅只有装饰作用,更像一幅画,反映出人们生活的步步变迁。
    最后,杨小姐又向实践的队员们介绍了剪纸更为广泛的一种用途。“最早的绣样其实都是从剪纸来的。你看这个剪纸,它其实是以前人们绣枕头所依照的花样。这几幅代表的是鞋头和鞋帮的绣花样。直到现在,依然有许多妇女要依照着鞋垫的剪纸花样来绣图案。”在过去,小孩的口水布上常常会绣着如蛇、蜈蚣、蝎子等的图案,人们认为这样便可以驱毒驱害。而这种图案最早也是来源于剪纸。
    通过此次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国际实践小队的成员们不仅了解了陕西当地的民俗与历史,而且深入了解和学习了陕西独具特色、历史悠久、种类众多的剪纸艺术。既领略到了一方剪纸所代表着的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认识到剪纸未来的发展亟需拓展思路。国际实践小队将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深入挖掘剪纸如今所面临的挑战,并为其发展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希望能通过此次调研为促进剪纸艺术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