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符号——俄罗斯人眼中的广州凉茶文化

发布日期:2017-08-16 00:03
(正宗好凉茶队张海若  供稿)凉凉古茶  灼灼新生
——“正宗好凉茶”小队广州实践新闻报告
小凉茶铺藏乾坤
       在广东,除了王老吉凉茶,知名度最高的恐怕要属这家黄振龙凉茶。黄振龙凉茶的创始人是黄振龙先生。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期,黄振龙在广州仁济路原北平酒店(现北京旅店)开设了他在广州地区的第一家凉茶铺。1996年,黄振龙的儿子黄富强在广东斥资成立了广州黄振龙凉茶有限公司。黄振龙凉茶得以传承。
       黄振龙凉茶与王老吉不同,它们最大的区别在生产与销售模式。如果说王老吉凉茶真正使广东凉茶作为统一标准的饮料产品走向世界,那么黄振龙凉茶就是坚守广东凉茶铺文化的老兵。黄振龙凉茶除了标准化的生产线,还有布满广东大街小巷的小凉茶铺。凉茶铺一般店面较小,但里面洁净,四周的墙壁上挂着各种凉茶名称和功效的介绍,透出一种古韵。凉茶苦中带甜,因此凉茶铺的老板通常还会赠送一小块陈皮,喝完茶再吃,也便消除了几分苦味。
      我们“正宗好凉茶”队在八月二日一早,就来到了位于北京路的这家黄振龙凉茶铺。店铺临街,大概不到十平方,只有两个店员;一个负责前面接待和收钱,一个负责在后面熬制分装。铺子四壁用木板贴了凉茶名称,配料和功效;大冰柜里也有瓶装和罐装的方便路人提拿。通常有人来买凉茶,店员问问买主的口味,身体状况,就能挑出一种适合的凉茶来;打开大缸,舀出满满一杯,再用牙签扎一块小小的陈皮送出去,这才算卖出一份。
      店员告诉我们,当年在黄振龙凉茶铺里,放在显眼位置的有一座大铜葫芦,里面盛装的是经过细火熬制的癍痧凉茶。别致的造型除了吸引过往客人的关注外,也寄托了黄振龙“悬壶济世”的心迹。当年熬制癍痧凉茶,只是用一个足有半人高的铜罐,由三个工人轮流烧火慢慢煎熬,煮好后放在三个铜葫芦里售卖。每天慕名而来的顾客数不胜数,店里的伙计卖凉茶一只手要抓五只杯子才忙得过来,伙计一边卖,一边唱’饮番杯黄振龙凉茶,材料足,功效灵。’铜葫芦里出凉茶的水龙头打开就几乎不用关掉。到了现在,虽然年轻人已不大会走进这种小小的凉茶铺,而更愿意去买一罐冰冷的汽水,但依然有许多老顾客,老广州,仍在三伏酷暑,钟意这一味沁凉。
       我们进到店内观察了店员的制作手艺,学习了每种凉茶的名称和它们不同的颜色、味道;到了傍晚,这小小的凉茶铺生意越来越红火,我们也帮忙分装,发给避暑的行人。店员一边做,一边哼唱着一首小调:“黄振龙癍痧凉茶,发烧发热有喳拿。”原来这是他们编来招徕顾客的,虽然听不懂歌词,但却能感受到其中的幽默、热情。
       与王老吉的经营模式不同,黄振龙凉茶更注重铺面式的,与顾客一对一的交流买卖;杯盏之间,与一杯杯凉茶相伴的,是这种延续下来的广东凉茶文化。这不禁激起我们另一方面的兴趣:街头贩卖手工制作的凉茶,是怎么被王老吉量化生产,推广销售的呢?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