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专题 > 内容列表

【聚焦文化符号,宣传中国形象】人物访谈——以西班牙学生为切入点

发布日期:2017-08-08 23:01
(西班牙小分队儿 利曼婷供稿)西班牙时间2017年8月5日,西班牙小分队于维戈开展了对在西班牙学习中文的三位西班牙学生的交流与视频采访。在Arenal的一个咖啡馆中,我们邀请到了荷西、茶柔和博拉伊斯,三位年龄不同、经历各异的西班牙人,却因为汉语走到了一起,伴着咖啡、牛奶和午后小吃,访谈开始了。
       首先是荷西,今年四十多岁的他,收养着一个九岁的中国安徽女童,春晓。访谈中,他给我们展示了手臂上的纹身,正是他女儿名字的由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古诗《春晓》,两人同时默契地诵读起了这首诗。从他的诵读声中,队员们都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春晓的父爱,也据荷西所说,一开始正是由于对春晓的爱,怀着通过学习汉语来了解中国文化、了解春晓的心情,才开始了汉语的漫漫学习之路。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渐渐地领略到了汉语的魅力并深深沉溺其中,反倒成为了家里学习汉语最有热情的领头羊。也正是有他的引导和鼓励,春晓才继续在西班牙学习中文,而没有忘记中国的传统和文化。接着是茶柔,也是这次访谈的联系人。说起与汉语的渊源,她侃侃而谈。从小,她就对汉语的方块字着迷。在身边没有任何中国人的环境下,在当时西班牙与中国的接触还非常稀少的年代下,她却奇异地对汉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小时候,暗暗地收集带有汉字的东西并珍藏,随着慢慢长大,了解和学习汉语的渠道也慢慢增加,自己便买一些中文的书籍,看中国的电视剧和电影,近些年来终于找到机会在学校里系统地学习汉语。按她的话来说,就是每天抽出一点点时间学习汉语,都是莫大的享受。最后,是本次访谈中最年轻的采访者,博拉伊斯,是一位高中生。而他与汉语的缘分,居然是因为“针灸”而结下的。通过互联网,他知道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中医,而也因为对其中针灸有着别样的兴趣,他开始学习汉语。
       在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方面,三人都在维戈外国语言学校学习。据茶柔所述,该学校共有八门语言,大家都凭兴趣选择,而博拉伊斯则具体说到汉语教学有四门课程,阅读课、听力课、会话课和写作课,上课时利用教材、阅读材料和各种影音资源进行学习,班上有两位老师,一位是中国黑龙江人,另一位是西班牙本地人但是在中国工作了七年,汉语水平高。学生们来自西班牙各地,甚至还有乌拉圭人和意大利人。练习口语的机会主要是在课堂上和老师和同学进行,课后练习机会比较少,于是他们都特别兴奋能够能参加这次采访,真真实实地与中国年轻人进行接触。说起学习汉语的感受,大家都兴致勃勃。茶柔说到了汉字与西文字母的区别,各种声调组合所发生的奇妙的化学反应,并认为汉语比阿拉伯语还难……荷西和春晓一起唱起了几首中文的儿歌,说起会和女儿一起看喜羊羊等等中国的动画片……博拉伊斯则自信地认为自己对汉字的发音掌握的比较好,而汉字的书写却仍旧是外国学习者最为头痛的问题……
       最后,他们向队员们分享了各自对如今汉语教学在西班牙发展现状和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其中,荷西和茶柔都提到了现在从西班牙语的角度来学习汉语的可接触教学资源的稀缺性,大部分互联网上的资源都是英语的,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以英语为中介来学习汉语,这既不方便又费力气,也充分说明了如今汉语教学资源在西班牙有产业空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次,学习汉语的机构和教学的老师也比较稀少,除了在马德里、格拉纳达等等的大城市会有孔子学院以外,基本没有中国人开设的专业机构可供教学。所有种种,也都意味着汉语教学在西班牙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中国制造”在商品方面对中国经济实力形象的输出,还是各种电视剧电影和游客、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输出,都使得西班牙对中国,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越来越大。更不用说在眼下,正如火如荼的一带一路战略也将远在欧亚大陆两端的中国和西班牙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汉语,当之无愧地成为一大文化符号,成为西班牙人接触、了解中国文化的第一渠道。
       通过这次采访,小组成员对本次暑期实践研究课题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进一步的想法。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下,要通过各种渠道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需要聚焦在“汉语”这一大文化符号上,丰富各种学习汉语的资源,也能更好地推广和宣传中国的形象。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