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实践微信 贸大实践微博 贸大实践人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专题 > 内容列表

聚焦改革开放,共享发展成果|穿行古老祠堂,重拾文化碎忆

发布日期:2018-08-17 20:34
(五四青年 郭枫阳供稿)2018年8月9日,“五四青年”实践小队来到揭阳市进贤门,在当地的汉语言文学教授谢若秋带领下,探访潮汕典型祠堂,发掘背后的家族故事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兴衰秘密。
  以进贤门为辐射中心,数座历经岁月冲刷的祠堂伫立揭阳旧城区中,成为我们研究潮汕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与谢教授沟通后,我们选择了名丰埕王氏辅组祠和西门许氏庶祖祠先行探访。
  王氏辅祖祠的守护人、王家后人——年近九十的王雄树爷爷热情地招待了我们。爷爷告诉我们,过去前来考察的大学生队伍并不少,但他们更多地关注精巧特殊的建筑结构,像我们一样专注于家族文化的学生不多见,他非常乐意向我们介绍王氏的历史和家族传统。自19世纪以来,王氏世代经商,在清末洋务大臣丁日昌的帮助下才得以建起家庙。谢教授分析称,这在当时是封建王朝崩溃前夕礼教松绑的体现,祠堂建造平民化,家族活动于此兴盛,是维护大家族秩序和家风的重要条件。作为经商之家,王氏以“忠诚老实”作为从商之道和为人之理,世代教诲,在建祠后几十年中发展尤为顺利,运货船只从未发生事故,货源优质,资金顺畅,为顾客称道。
  王家发展的奥秘引人注目,而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守护者身上也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自退休起,王爷爷始终坚守在家祠中,主持王氏祠堂事无巨细的活动,招待来来往往的参观者,前后投入了自己六十多万的积蓄用以重建祠堂。文革期间祠堂中七十二幅精美的木雕被毁,他花费心力请潮汕名木匠重塑了其中三十幅。“哪能达到当年的手艺呢!”他说到此处,无不痛心。这是先辈通过辛勤的劳动和淳朴的为人获得的荣光,他认为自己有使命将这些珍贵的文物保留下来,供后人缅怀和传承。临别之际,王爷爷将一本精美的王氏族谱赠与我们,这也是他和另外两位王氏后人花费八年时间编成的。他的坚守,绝不能简单用善良概括:生而为人,既有生命,更求使命,牢记先辈兴衰,传承优良家风,与后人家运休戚与共。
   在下午,实践小组继续祠堂探索之路,前往许氏宗祠进行参观。初入许氏正祠中厅,映入眼帘的是“重宴鹿鸣”的堂匾,以六十年见两进乾隆殿宴的许氏祖辈进士,激励后代勤奋进取,旺族兴邦。而许氏的“源远堂”福利会,则流传至今,名人辈出。不管是明清进士、近代革命家,还是现代实业家,都活跃着许家人的身影。宗族亲近和睦,以诚互助,恪守家规,终始许氏血脉和精神源远流长。
  祠堂香火的摇曳氤氲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家族兴衰更迭的深厚历史。在幸福和患难中始终强调家族意识,维系血脉亲情,守护共同的精神命脉,这是家族在历史的风雨飘摇中坚挺存在的根基。在实践队员们看来,不论是王氏后人坚守祠堂建设的责任心,还是许氏“源远堂”发奋进取传承家道的使命感,都是对潮汕家族文化的重塑和推动,加强家祠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共同推进整个家族乃至地区的进步。祠堂此行,是一次深刻的文化碎片重拾,亦是对实践队员们乡土意识、家国情怀的荡涤。





踏上征途,扬帆启航